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新住民台灣夢,南北有別!

 

2011-01-24中國時報【王本壯】

     報載今年的「社區一家幸福行動計畫」,由來台恰巧也是第七年的越南籍外配 黎氏映珊女士獲頒首獎,這也是該獎項評選以來首次由新住民獲得。黎女士從七百多件申請計畫中脫穎而出,不僅象徵台灣社會的國際化、多元性,更代表著從一九 四九年後,最近的這一波將近三十三萬的新住民,已經開始實現他們的「台灣夢」!

     身為此計畫工作小組召集人,為深入了解新住民狀況,我們進行問卷調查,針對新住民們來台生活覺得最高興與最害怕的事情進行研究分析。總體 而言,新住民感覺最高興的三件事,依序分別是「小孩健康、快樂的長大」、「認識很多新朋友」,以及「先生與公婆照顧我」。而最害怕的三件事則是「小孩在學 校被欺負」、「教小孩寫功課或看聯絡簿」,以及「看不懂國字」。

     有趣的是,我們依填答者的生活所在,以台中為界,分為南北兩區域,分別輸入資料再進行一次統計,則發現在「最害怕」的事情部分差異不大, 仍是前述三項,只是順序略有變動。但是在「最高興」的事情部分則有南北的明顯差別。台中以北的新住民最高興的前三名依序是「工作的薪水比較高」、「自由自 在的生活」,以及「認識很多新朋友」。而台中以南佔有抽樣數目較多的新住民最害怕的三件事則如同前述的總體統計結果。

     這樣的現象讓我們警覺到,台灣社會的南北差異是否已經嚴重到連新住民們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了。跟個人自我實現有關的高興、快樂、成 就等感覺,北部新住民更重視的是屬於「單一個體」的理想達成。而南部新住民則較受限於「家族群體」的牽絆,覺得只要小孩好、先生好、公婆認可,以及有朋友 即可滿足。從都市化及社會發展的歷程來看,也許這樣的狀況並不值得訝異,甚至是個合理的結果。但是,台灣社會近年來的許多紛擾是否也可以從中看出端倪?

     「個人」跟「團體」在許多方面都有對立的性質,尤其在牽涉利益時更明顯。好比近日引起爭議的,從十八趴到二代健保,都是如此。其實民主社 會還是由個體組成的,從個人到家庭,從家庭到社區,從社區到社會,每一個層級的構成都是由許多較小的集合體組合而成的,整體性的意象與特質也是由個別性面 貌與特徵連結的。轉換到政治層面就是所有的政策都需更廣泛而深入的政策討論、調查、評估與分析,讓更多人參與及認識了解,才有益於形成基於「大多數個別利 益」的有績效的「整體政策」。

     「南北差異」不是一個藉口,它是必須認真正視與解決的重大問題。不論南北,新住民們最快樂的第四件事一樣都是「獲得台灣身分證」!希望這也是所有台灣人都認同的事。(作者為聯合大學創意研究中心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