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

投書-陳式慈善損及公民尊嚴與政府顏面?

2011-01-28旺報【喬新生/大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

     大陸著名慈善家陳光標全家到台灣從事慈善活動,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台灣一些地方政府拒絕這位慈善家當面向台灣民眾發放現金,認為這樣做有礙觀瞻。其實,這位慈善家在中國大陸數年堅持親自發放現金,雖然曾經引起過一些爭議,但從來沒有地方政府加以阻攔。

     眾所周知,海峽兩岸經濟實力曾經相差懸殊,大陸平均個人收入遠遠低於台灣平均個人收入。現在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少數富裕起來的企業家開始 關注慈善事業。如果來自大陸的慈善家在台灣公開從事慈善活動,有可能會改變台灣部分民眾對大陸的看法,這可能是台灣某些政治人物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從 事慈善活動的背後,也包含了複雜的政治關係。

     不能否認,當面向居民發放現金,是一種帶有施捨意味的慈善活動,新聞媒體報導可能會損害台灣民眾的人格尊嚴。出於維護台灣民眾人格尊嚴考慮,一些地方政府官員提出的意見值得肯定。

     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如何提高慈善活動的效率,將有限的資金用於最需要的地方,值得海峽兩岸學術界和執政當局認真考慮。令人可喜的是,在 這個問題上海峽兩岸當事人都作出了讓步,大陸的慈善家考慮到台灣普通民眾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面發放現金的做法;而台灣執政當局也及時發放了有關 簽證,允許大陸的慈善家在台灣從事慈善性活動。

     筆者不想對這一個案進行過度的詮釋,而是想說明海峽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假如出於意識形態考慮,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縮手縮腳,進退失據,那麼,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把所有的問題政治化,從而影響兩岸的正常交往,損害海峽兩岸居民的切身利益。

     海峽兩岸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大陸經濟蒸蒸日上,多元化社會正在逐步形成。在這個過程中,大陸需要台灣的經驗,更需要台灣的理解和支持。 假如在海峽兩岸交往過程中,台灣在某些方面成為反面教材,那麼,人們就會對大陸的民主政治發展後果產生疑慮。期望台灣方面在推動兩岸交流方面積極主動,在 大陸社會變革過程中發揮正面的作用。只有不斷推進兩岸政治文化交流,才能更好地維護海峽兩岸人民的利益。

     當然,正如一些有識之士所指出的那樣,大陸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問題。大陸少數富豪與絕大多數低收入階層形成強烈 反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討論大陸慈善家到台灣從事慈善活動的問題,多少顯得有些意味深長。我們當然希望海峽兩岸的慈善家共同攜手,努力建立一個均貧富的 社會。但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貧富差距問題,海峽兩岸的執政者還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