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11-04-04.台灣農業的中國風暴 (陳世雄教授 明道大學校長)

  中國農業有長期重大隱憂,其內陸約有九億個貧農,年平均收入不到六百美元。最大劣勢還包括農場規模太小,平均耕地面積不到台灣農家之半;農民普遍未受教育,文盲居多;又因為中國政府顧忌農民運動,禁止成立農會等農民組織,因而更缺乏農業推廣教育管道。加上農業生產技術及資金嚴重缺乏,靠的只是廉價的農村勞力。如何面對金融風暴、農民工大量回流之際,解決三農問題,自然是中國政府急迫需要面對的難題。

  中國提出的兩岸農業合作,表面上似乎是某種善意的表現,骨子裡其實是中國政府急於需要台灣協助,挹注資金與技術。我們思考此一問題,首先要考慮台灣農民生計與農業永續發展,以及此一「合作」可能帶來之後果與危機。其次應該考慮全球佈局,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每個國家都希望與我國農業合作;我們不應該目光如豆,獨厚那個將一千多枚飛彈對準台灣的國家。

  基本上,因為土地無法移動,農產品消費市場侷限,需求彈性不大;加上各國基於保護農民利益,與農業永續發展顧慮,所以國際間農業很難互補互利;農業技術與資金,更不可能毫無保留,傾囊相授。中國和台灣的情況更是如此。

  兩岸農業交流衍生問題很多,例如中國商人搶先註冊,使得中國市場上,仿冒台灣農產品佔九成以上,包括古坑咖啡、埔里酒、池上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濁水米、三灣梨、埔里米粉、西螺醬油、玉井芒果、屏東蓮霧、金門貢糖、馬祖老酒等,無一倖免。不但破壞台灣農產品形象,甚至低價傾銷,打亂國際市場價格。台灣重要的外銷農產品如蝴蝶蘭、芒果、蓮霧、釋迦等水果,都深受其害。中國蝴蝶蘭已經搶走台灣蝴蝶蘭在美國六成市場佔有率。一九九年台灣是日本第二大農產品進口國,到二○○五年,中國取代台灣成為第二大,台灣則退居第十三位。

  另外,中國動植物疫病傳入台灣,造成重大損失,口蹄疫、SARS、禽流感傳入台灣,都是事例。單以一九九七至二○○五年間口蹄疫事件為例,至少造成台灣養豬業者五千億元損失 。

  錯誤的農業政策,會造成未來台灣沒有農業,下一代無米可炊之困境。這是兩岸農業談交流,必須妥為謹慎因應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