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社論2010-03-02
上周國有地標售,價格再創下史上第二高的紀錄,因而引發國有地是否為土地價格與房價上漲的幫凶、元凶之爭。衡諸國內社會與經濟情勢,政府宜有正面回應與作為。
對外界的批評與質疑,財政部除了強調要活化土地利用外,也以數據指出,國有地標售的面積與金額,占全國土地買賣的比重,分別只有○.○四%與○.六八%,顯示國有地標售不致於影響市場行情。主張應繼續標售國有地者,更認為以基本供需來看,國有地不標售,市場上土地供給減少,價格反而更會上漲。這些說法都沒錯,但都未看到全貌,甚至只是部分事實。
國有地標售所以有遠超出其比例的影響,可以說有多重原因。一來,國有地標售一定是公開標售,市場矚目,且鑑於過去其「帶動漲」的威力,媒體與社會各界也對其結果關注有加;二來,政府掌握的都會菁華區土地在市場已屬「極度稀有財」,在房市多頭時期如釋出,多能以高價標出。在投標者與社會各界的「正向回饋心理」影響下更易創新高,而此新高價又繼之在市場上形成比價與帶動效應,讓土地價格與房價再形成一個「正向回饋」。因此,說國有地標售「不致於影響市場行情」,財政部是「客氣了」。
各種民調都顯示,都會房價飆漲為「民怨之首」,現階段房市仍屬多頭市場情況下,國有地標售的確對房價有推波助瀾之效。如果,連百分之百公營的土地銀行董事長都忍不住要對決標價格喊出「太離譜了」,並呼籲政府暫停標售國有土地,政府還有什麼好猶豫?政府怎忍任令房價飆漲、民怨續升,而偏生政府的國有地標售被社會與庶民,認為是助漲幫凶,卻毫無反應與作為呢?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在此時機,應考慮暫緩國有地─特別是都會菁華區土地的釋出,讓房市適當的冷卻;或至少,不要讓政府被指責為房價飆漲的幫凶。而除此之外,政府更該有全盤的措施,既防範未來房市下挫後的後遺症,又能舒緩房價上漲壓力、解決一般上班族、年輕人一屋難求的困境。
當務之急,首在銀行體系的風險控管,這點,央行其實已注意到。對房價上漲過多地區、特殊的產品(如小套房)、某些貸款者(如投資客),貸款成數宜控管,以免房市轉折時,形成銀行壞帳。別忘了這次全球的金融海嘯根源,就在房貸的控管不當,在房價只會「不斷上漲」的樂觀心理下,美國的次級房貸都貸到房屋總價的百分之百,英國甚至貸到一二五%,一旦泡沫破滅,其苦果足以重創金融體系及總體經濟。
此外,在經濟復甦腳步漸穩後,鑑於各國也已開始以升息、調升存款準備率等方式,逐步收回海嘯時期釋出,在市場氾濫的資金,我國也宜有升息緊縮貨幣的準備。中長期而言,則應加強交通建設、開發都會周遭可利用之地區,讓購屋者有更多較便宜的選擇。畢竟,全世界沒有那個政府,有能力讓所有人都能在都會菁華區購屋。但,提供經濟能力不足以在市區菁華區購屋者,透過便捷交通與郊區開發計畫,而能尋求一個安身之處,卻是政府不能推卸的責任。
從過去歷史看,房市多頭時,政府的措施最多稍微延緩漲勢,但在多頭時如放任房價飆漲而不作為,不但造成社會問題,一旦房市反轉直下時,更形成嚴重的金融壞帳,讓經濟進一步緊縮。台灣房地產雖然尚未形成全面性的泡沫,但都會區房價已屆新高,而高房價又是社會民怨之首,政府對此問題必須有具體政策作積極正面的回應;而暫緩被視為領銜「帶動漲」的國有地標售,就是第一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