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岫2010/2/21
2008年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牌獎作品,是一位中學歷史老師舒麗茲(Laura Amy Schlitz)所編寫的兒童劇本《好心的大爺!幫幫忙!:聽聽來自一座古老莊園的聲音》(Good Masters!Sweet Ladies!Voices From A Medieval Village--台灣東方出版社有中譯本)。這本童書繪本,雖是所謂的教育戲劇,但其實有十九幕獨角戲,外加兩場雙人對話;作者說這樣安排,至少可讓全班十七個學生,每個人可以上台當個三分鐘主角,把每一幕演完。
就辦理閱讀活動的學校老師而言,如果限於經費和時間,這本講述歐洲中古歷史農莊生活的書,恰好就是推廣近年來流行的「讀者劇場」(Reader Theater)的好劇本。
所謂「讀者劇場」,是一種以文學為主的發聲閱讀活動。它利用最簡單的劇場型式,將故事情節或旁白以發聲的閱讀呈現出來的。簡單來說它是一種應用戲劇來詮釋文字的方式,閱讀者透過口述,表達劇中人物的想法,觀點或情感,但不用像真正的戲劇應要應用許多背景道具、化妝、燈光、服裝等舞台效果。在台上的閱讀者,要靠自己的聲音,表情,手勢或簡單的位移來使文學作品復活,並讓聽者(觀眾)因而也以豐富的想像力進入故事的情節中。
想想看,《好心的大爺!幫幫忙!》這本書,如果要以正式的舞台劇演出,就要布置舞臺,又要花費不少錢製作服裝、道具,小朋友要背劇本,緊張又有壓力,不如訓練他們以簡單的「讀者劇場」,在教室裡就可以讓小朋友們以不同的朗讀方式,透過音量高低和語調,來詮釋不同的意義,讓自己和其他聽的同學,都能深入所讀內容,了解文字及角色生命;這樣,不僅達到同儕一起閱讀(包括「聽」在內)的效果,也提供了學生在公開場合發表的機會,並給學生一個容易而且動力強大的方式去練習閱讀。
其實,表演內容除戲劇外,更可包含各類型的文學,例如,短篇故事,小說、詩歌、散文,扎記、廣播/電視腳本和新聞專欄等。從歷史上看,荷馬的「伊里亞德」(Iliad)、希臘羅馬時代的雲遊詩人等,都是透過大聲朗讀的方式,讓聽眾「閱讀」的;古英語史詩〈貝爾武夫〉(Beowulf) 也是設計來唸給讀者「聽」的。十四世紀喬叟的著名長詩:〈坎特布里的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也先是讀給國王聽的。狄更斯的不少小說,更常在公眾場所,朗誦給讀者聽。若從再近一點歷史看,廣播劇也是讀者劇場的方式,一九三八年,美國影星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s)在他的水星劇場(Mercury Theatre)以廣播劇的方式,向民眾播出科幻作家威爾斯(H. G. Wells)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小說《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其生動、逼真的語調和敘述、旁白,據說當時嚇壞不少美國人。可見,用朗讀語言的方式,有時閱讀效果,勝過靜默的閱讀。現在,許多書籍也附贈有聲光碟,也是為了這個效果。
以上這些都是「讀者劇場」的相關淵源,在學校推廣「讀者劇場」,就是讓大多數同學都能參與閱讀活動,不僅自己可在台上當一個角色,讀一段劇本,也可在旁邊或台下,用聽的領會劇本或書中的情節,大家唸、讀流利度以及對內容的了解及詮釋方式也隨著唸讀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而指導老師可免去籌畫舞臺劇的繁瑣事項,只要專注於協助選好劇本或改編故事、小說、散文為適合朗讀的題材即可。
美國有四個作家(Avi、Sarah Weeks、Pam Munoz Ryan、Richard Peck)在2006年就合組一個「作家閱讀劇場」(Authors Readers Theatre---簡稱ART)的團體,在全國各學校宣導、表演閱讀劇場的活動,他們只穿著黑色服裝,其他道具都省略了,就像相聲一樣,在簡單的舞臺或教室內,就表演起朗讀活動,也就是兒童文學家卡特(Michael Cart)所說的「大聲讀出來的文化」(out loud culture)。
美國詩人羅勃福斯特曾說過:「耳朵是最好的讀者」(The ear is the best reader),我們學校其實也可多推廣這種有戲劇方式(多人參與),但著重大聲朗讀的「閱讀劇場」活動呢!
就辦理閱讀活動的學校老師而言,如果限於經費和時間,這本講述歐洲中古歷史農莊生活的書,恰好就是推廣近年來流行的「讀者劇場」(Reader Theater)的好劇本。
所謂「讀者劇場」,是一種以文學為主的發聲閱讀活動。它利用最簡單的劇場型式,將故事情節或旁白以發聲的閱讀呈現出來的。簡單來說它是一種應用戲劇來詮釋文字的方式,閱讀者透過口述,表達劇中人物的想法,觀點或情感,但不用像真正的戲劇應要應用許多背景道具、化妝、燈光、服裝等舞台效果。在台上的閱讀者,要靠自己的聲音,表情,手勢或簡單的位移來使文學作品復活,並讓聽者(觀眾)因而也以豐富的想像力進入故事的情節中。
想想看,《好心的大爺!幫幫忙!》這本書,如果要以正式的舞台劇演出,就要布置舞臺,又要花費不少錢製作服裝、道具,小朋友要背劇本,緊張又有壓力,不如訓練他們以簡單的「讀者劇場」,在教室裡就可以讓小朋友們以不同的朗讀方式,透過音量高低和語調,來詮釋不同的意義,讓自己和其他聽的同學,都能深入所讀內容,了解文字及角色生命;這樣,不僅達到同儕一起閱讀(包括「聽」在內)的效果,也提供了學生在公開場合發表的機會,並給學生一個容易而且動力強大的方式去練習閱讀。
其實,表演內容除戲劇外,更可包含各類型的文學,例如,短篇故事,小說、詩歌、散文,扎記、廣播/電視腳本和新聞專欄等。從歷史上看,荷馬的「伊里亞德」(Iliad)、希臘羅馬時代的雲遊詩人等,都是透過大聲朗讀的方式,讓聽眾「閱讀」的;古英語史詩〈貝爾武夫〉(Beowulf) 也是設計來唸給讀者「聽」的。十四世紀喬叟的著名長詩:〈坎特布里的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也先是讀給國王聽的。狄更斯的不少小說,更常在公眾場所,朗誦給讀者聽。若從再近一點歷史看,廣播劇也是讀者劇場的方式,一九三八年,美國影星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s)在他的水星劇場(Mercury Theatre)以廣播劇的方式,向民眾播出科幻作家威爾斯(H. G. Wells)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小說《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其生動、逼真的語調和敘述、旁白,據說當時嚇壞不少美國人。可見,用朗讀語言的方式,有時閱讀效果,勝過靜默的閱讀。現在,許多書籍也附贈有聲光碟,也是為了這個效果。
以上這些都是「讀者劇場」的相關淵源,在學校推廣「讀者劇場」,就是讓大多數同學都能參與閱讀活動,不僅自己可在台上當一個角色,讀一段劇本,也可在旁邊或台下,用聽的領會劇本或書中的情節,大家唸、讀流利度以及對內容的了解及詮釋方式也隨著唸讀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而指導老師可免去籌畫舞臺劇的繁瑣事項,只要專注於協助選好劇本或改編故事、小說、散文為適合朗讀的題材即可。
美國有四個作家(Avi、Sarah Weeks、Pam Munoz Ryan、Richard Peck)在2006年就合組一個「作家閱讀劇場」(Authors Readers Theatre---簡稱ART)的團體,在全國各學校宣導、表演閱讀劇場的活動,他們只穿著黑色服裝,其他道具都省略了,就像相聲一樣,在簡單的舞臺或教室內,就表演起朗讀活動,也就是兒童文學家卡特(Michael Cart)所說的「大聲讀出來的文化」(out loud culture)。
美國詩人羅勃福斯特曾說過:「耳朵是最好的讀者」(The ear is the best reader),我們學校其實也可多推廣這種有戲劇方式(多人參與),但著重大聲朗讀的「閱讀劇場」活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