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翊菱
隨家人移居智利的朋友,常說智利是她的第二故鄉,因此開闢了一個人文空間,想要介紹異國風情,好讓台灣友人能夠了解智利的一切,在她那兒,除了可以品味中南美洲的音樂、美食,還可以侃侃談論智利對孩子的教育觀。
台灣的正規教育,對於中南美洲的文化著墨極少,只能以偏概全地自我想像,他們是落後、貧窮的。與這位朋友相處時,就像閱讀世界文物大觀一樣,總有看不完的智利風景畫作及雕塑。我曾在一幅雪山處處,搭配蜿蜒河流的畫作前,露出質疑眼神,女主人問:「懷疑這是歐洲的風景對嗎?」心底極為佩服她的細心,「這是智利南部的風景。我家在中部,只要一開陽台門就是一片海洋,我很懷念智利」。
一次不經意地談到她女兒的教育問題,她說:「有一天,我找不到臨時保母來照顧孩子,哥哥安排他的員工來幫忙,回家後發現,整個下午臨時保母都在陪女兒畫畫,我看著他們專業的生活畫作只有讚嘆!」
原來智利的學齡教育,與其他歐美國家一樣,重視十二歲以前孩子均衡的教育發展,大部分時間用於生活的觀察,文化、美術、音樂等美學教育,在學期當中就占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其餘才是課本的知識教育,難怪智利街頭,到處有人駐足畫畫,這不就是享受生活嗎?
接著她又說,有一回女兒考試成績未滿九十分,她生氣地打了女兒幾下,當學校再次考試,女兒交卷的時候,直接向老師說:「可不可以請你給我九十分?」老師問:「為什麼?」女兒說:「因為沒有九十分,媽媽會打我。」老師明白原因後,邀請家長到校。做母親的以為只是聊聊孩子的學習狀況,沒想到孩子的老師,竟然向家長上了一堂「少年法庭」的課程。
我聽了拍案叫絕,除佩服國外長大的孩子,自小就懂得做自己,為避免災難,可以提出心裡所想,創造了價值教育的機會外,當地教師不隨家長起舞的勇氣,更值得我們學習。
反觀台灣,教師常為求表現,不願意得罪學校政策或家長要求,最後的無辜者,就是被犧牲的孩子。
孩子的人生需要依賴父母來引導。齊克果說:「要了解人生,必須回顧;而真正生活,則須前瞻。」當我們要求孩子九十分以上的時候,請回顧現今的您,生命品質滿意度應打幾分?為了孩子真正的生活,請深思一下。
本文摘錄自寶瓶文化出版社出版《做到的爸媽請舉手》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