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12-06-10. 森林園藝原理與實務

 
2010/03/11 王群光
 
  純粹以經濟或水土保持的單一(或少數)林相造林是自然界的災難。很不幸的,那正是數十年來台灣造林政策的主軸。“造林”已成了負面用語,“再森林化”則比較能被接受。
 
  土地公最會種樹,任何型態的人工造林都比不上天然林的生態豐富,這點是無庸置疑的;任何型態的農業生產對土地其實都是一種剝削傷害,這點我們也是堅信的。
 
  自然生態保育與農業生產基本上是絕對存在著矛盾的。但是人要活下去,必須有食物或經濟來源,因此人類也不能不從事農業生產。
 
  如何在從事農業生產之際,能同時兼顧到生態保育,這就是生態農業所探討的問題。
 
  有機農業比較偏向人本思維,生態農業則開宗明義的標榜生態與農業並重。生態農業的經營管理方法當然是有機的,但是多了生態的考量。生態農業其實就是為環境設想更周到的有機農業。生態農業表現在森林復育上就是森林生態園藝。
 
森林園藝的基本原則
1.在單位面積上,不種植單一作物。舉例來說,如果要在10公頃土地上種10種農作物,傳統做法可能是把10公頃土地分作10份,每份種一種作物,以方便管理。森林園藝的考量則是把10種作物平均的種在10公頃的土地上。
2. 不使用除草劑及化學肥料。
3.不使用殺蟲劑,盡量種植較抗病耐蟲之作物。
4.保留荒野對照組
  為了彌補人類知識的侷限性,即使從事森林生態園藝,也必須劃出可任其自然發展演替,不予人工干預的可連續性帶狀區域。使之呈荒野狀態,作為人工共生森林園藝的對照組。

依客觀環境慎選適合植物
  選擇造林樹種時,應先行考量當地的天然條件,如緯度、海拔高度、氣溫、日照、風向、土質、雨量、溫度等作一規劃,選擇合適的樹種。茲將經濟樹種略述如下:

1.無患子:在台灣的原始林或是不受人為干預的再生自然林中,無患子是一種常見的樹種。由南到北,由平地到高山的闊葉林中都可以見到其蹤跡。台北市芝山公園中有數十棵無患子巨木就是明證。
無患樹的密度不可過高,必須把無患樹的數量由果樹栽培的300/公頃降到100/公頃以下,以期使無患樹成林後,葉面及枝條不至於過度擁擠而交錯接觸,減少疾病繁生及傳播機會,並騰出空間種植其他有助於建立生態平衡之樹種。
2.香椿:香椿又稱“父親樹”,芽葉可生食或加工,種子可培育成“香椿芽菜”,一支手卷只要加入35棵香椿芽菜,就可口齒留香,香椿芽很受歡迎,潛力極大。香椿葉加橄欖油用果汁機打碎,做成香椿醬,放在冷凍庫中可保存一年以上,可以炒飯、拌麵、做湯均可。老年樹幹可取樹材,別名“中國桃花心木”,為極佳的傢俱、船舶用材。前高雄醫學院許勝光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又證實香椿萃取物對第二型糖尿病及某些癌細胞有療效,曾引起搶種風潮。
3.刺蔥:刺蔥與香椿在植株外觀上有些相似,但刺蔥樹身有刺,其香味比香椿更濃郁,可用做調味、煎蛋、拌皮蛋豆腐,樹幹可泡酒。
4.栗子:原本長在阿里山的寒帶栗子,已在中埔鄉馴化成功並量產,價格高,每斤約200元,也適合作為森林園藝的要角之一。   
5.愛玉:愛玉為重要配角。它攀附在無患子、香椿或栗子樹上,在高低海拔均會結果,愛玉子膠質的有無多寡則與寄生蜂有關,只要生態體系穩定,寄生蜂會不請自來,也可人工引進繁衍。
若想在無患子或香椿未長成大樹前種植愛玉子,則須以馬拉巴栗樹為愛玉子的支柱,馬拉巴栗樹有落地生根的特性,移植成功率百分之百,它又可忍受長期強力修剪,是很好的天然支柱。
上述四個主配角就可以撐起森林園藝的一片天,其他配角則可視情形栽種。
6.咖啡:咖啡為耐蔭灌木,雖然進口咖啡一公斤只需100元,打著本土名號的台灣咖啡卻可賣到8001000元,近年本島咖啡種植面積迅速擴展,如果不走生態有機路線,單憑本土號召,日後恐怕難以跟進口貨競爭。
7.樹豆:樹豆為一粗放野生灌木,所結果實比綠豆稍大,係原住民所鍾愛的食物。在造林初期全園栽培或成林後在有足夠日照的森林邊緣地帶栽培,有助提高經濟收入。
8.波羅蜜:野生性強,果實重達數十公斤,生果可入菜,熟果肉可當水果食用,種子可當栗子炒食或水煮。
9.榴槤蜜:與波羅蜜同屬熱帶果樹,樹形、枝葉、果實與波羅蜜極相似,但葉片有絨毛,果實較小,只有12公斤,比碩大的波羅蜜更方便銷售,且香味極濃,甜度可達28 Brix頗受歡迎。台灣種苗業者多年前已引進台灣。
10.麵包果:野生性極強,生果可入菜。熟果可切片炸或烤,口感與麵包吐司極相似。
上述波羅蜜、榴槤蜜、麵包果及栗子均為高大喬木,與無患子、香椿及栗子恐不相容,但還是應該酌量種植,以增加植物種類之多樣性。
11.蘋婆:台灣本土野生果,每年7月採收,可煮或炒,類似栗子吃法,有市場性,2009年每斤25元。
12.蛋黃果:野生性強之灌木,營養極高。
13.紅毛榴槤:又名刺番荔枝,為知名熱帶水果,適合台灣氣候,果外形與釋迦相似,約23斤重,周年結果,酸甜可口。
14.山蘇:選擇葉背有脊狀隆起物,無苦味的南洋巢蕨作為栽培種。不需介質,綁在樹上即可生長良好。若種在花盆中,則有方便搬移的便利性,台灣西部山蘇嫩芽價格長期維持在150/斤左右。
15.鹿角蕨:以孢子播種可得大量幼苗,再將幼苗綁在樹上,不需照顧,任憑自由生長,數年後可成株,再採下移植出售。
16.一葉蘭:一葉蘭又名台灣鬱金香,為台灣特有種,原產苗栗南庄,已成當地特產,且外銷球莖頗受歡迎,台灣各地中海拔山區均可栽種,唯需適當遮蔭。
17. 各種耐蔭藥草的栽培。
18.鴨腱藤:又叫板藤,其種子外殼堅硬如石,可做刮痧板或雕刻彩繪。多年生的老植株,藤粗勝成人大腿,蔓爬樹梢廣佈數公頃。
19.各種多年生草本或木本蔬菜的栽培。如五指山野菜、南美洲野茄、木鱉子、高良薑等。
20.西印度櫻桃:常綠灌木、野生性強無特定病蟲害,夏春秋結果多次,果實維他命C含量為各種蔬果之冠,果粉為重要天然維他命C原料,B群含量亦豐富,生食打汁加工均宜。每天只需吃三分之一粒手指頭大小的果實,就足夠成人一天維他命C需要量。
21.天然漆及塗料作物:德國有一家全採用植物為成份的天然漆公司,產品行銷全世界。
  
  森林中充滿了取之不盡的色料寶貴資源,也可開發成人體彩繪天然有機色料,布場無限大。

與昆蟲、野生動物共享
  1.除了考慮到人類的經濟需求,也刻意栽培一些產果期長,可供野生鳥獸食用的植物,如無花果、當尼、野牡丹、羊奶頭等。
  2.引進適合蝴蝶成幼蟲食用的草食、蜜源及食樹植物,如鐵刀木、阿勃勒、馬利筋、繁星花、金露花、黃荊、海州長山、長穗木、冇骨消、賊仔樹、台灣馬兜鈴、港口馬兜鈴、歐蔓、爬森藤、烏心石、牛樟、香桂、佛手柑、天仙果、台灣赴林、青剛櫟、易生木、毬蘭等等,儘量種植吸引各種昆蟲前來棲息,以使生態恢復平衡。
  3.製造小型淺水泊或溼地,以利水生螢火蟲、蜻蜓、蛙等繁殖。
  4.我們拒絕作生物防治,因為講求生態平衡就不應該製造生態對立。有很多原本被認為是益蟲的生物,往往在大量繁衍之後成為害蟲。
    5.有了昆蟲、野果,鳥就不請時來;鳥來了,也許吃掉一些果實,但也吃了更多的蟲。
  6.把蛇殺光,老鼠就為患;把吃穀的鳥雀清除〈文化大革命時的愚蠢衝動〉,第二年蟲害更嚴重,發生飢荒。
    7.把天然林砍除,種單一樹種,獼猴、山豬沒有東西吃,就只好闖入農田覓食。
 
  小結:單位面積上的植物種類越多,依賴植物生存的生物相就越豐富。由於生物間的相生相剋,病蟲害不致於像單一作物栽培的一發不可收拾,這也就是人類在刻意維護生態平衡後所受到的最好回報。至於農作物種類多樣化所分散的行銷風險,則更不在話下。
 
  共生森林園藝的成果不只是有形的農產品之生產,更重要的促進了整個生態的平衡,在發展深度生態旅遊上的收益,也許高於實質森林農產品的產出。
    
  共生公民社會論壇http://symbioticnet.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