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12-06-09. 來自赤道上果樹森林的靈感

2010/03/11 王群光
 
  依個人數十年來的實地觀尋訪探索,對於森林園藝特別有興趣。
  
  實地體驗婆羅洲島上原住民與自然共存的生活型態,目睹一大片據說有500年歷史的達雅人祖傳果園森林,是族人食物也是經濟的來源。各種果樹都毋需施肥管理,全以野生狀態存在,年復一年,週而復始的永不間斷開花結果,吃不完的就拿去賣。以下是就記憶所及的果樹森林印象。
 
 1.榴槤樹:
   榴槤樹幹大的要兩個大人才能合抱,約十層樓高。每年榴槤花開時引來大批翅寬約兩米的大型食果蝙輻,每值黃昏,密密麻麻的蝙輻像轟炸機般俯衝而下,聒噪的在樹上享受美食。婦孺們趁天色微亮就湧到榴槤樹下撿拾蝙輻攪落的榴槤花作為美味蔬菜。
  
 2.波蘿蜜:
   一粒有10-20公斤重,熟果肉可食,種子更可口,可當主食。未熟幼果去皮後切成小塊作菜蔬,取代馬鈴薯、紅蘿蔔成為咖哩配料。
  
 3.榴槤蜜(champedak
   外觀接近波蘿蜜,但較小粒,只有1-2公斤重,糖度高達25度,比甘庶還甜。(註:榴槤蜜已成台灣新興果樹)
  
 4.麵包果:
   熟麵包果去籽烤炸,口感與吐司麵包極接近,甚至難以分辨。青幼果可當菜蔬(一如波蘿蜜),為主食之一。人並非一定要吃米飯,木薯、香焦、玉米、麵包果等,都可以當主食。
 
 5.西谷米棕櫚樹(sago
  巨大樹幹含澱粉,可洗出作主食,或作飼料餵豬雞。樹幹也可培育大批雞母蟲(甲蟲幼蟲)雞母蟲與甲蟲均是原住民重要動物性蛋白質來源。
 
 6.龍腦香果(Illipe):
   俗“狗黃油”可產出可食用種子,為原住民主要油脂來源,此樹為參天巨木。
 
 7.打邦樹:
   Dayak族神木,樹腰需數人合抱,野蜂喜築巢棲息,為蜂蜜主要來源。
 
 8.糖棕櫚樹(Sugar palm, apong
  花穗切口可流出糖汁,經收集熬煮乾就成為黑糖,台灣市售黑色棕刷及棕掃帚就是用自然脫落的糖棕櫚樹皮製成。天然棕櫚糖、棕刷及棕掃把今日仍是印尼重要出口農產品。
 
  其他在天然果園中常見的還有加蘭依、山竹、紅毛丹、山楊桃,Tampui及超過五個不同品種的野生芒果,其中一種芒果比成人的頭還大。 
 
  以上所述皆為巨大喬木,其他較低矮的則有蛇皮果(棕櫚科)、人心果、蛋黃果、諾麗果、咖啡、可可、野生香蕉、散雜在喬木間或林蔭下。
 
  松鼠、飛鼠、果子狸、狐狸、鼠鹿、野豬、陸龜、穿山甲則是森林果園的常客。
 
  赤道上的婆羅洲島熱帶雨林中還住著一族叫“普南人”的森林遊牧民族,他們不砍樹,不種植,只把樹葉綁掛在腰間當衣服,在雨林中四處遊走過採集生活,他們給人的整體印象是皮膚白皙(濃密雨林中晒不到太陽),採集燕窩,蜂蜜交換一些日用品,善良害羞與世無爭。
 
  不過,婆羅洲島也並非生態的天堂,跨國資本在當地大肆購買土地種砍代原始林、次生林,種植油棕櫚樹及能源植物麻瘋樹的行為日益加劇。人類推廣植物油作為生質能源其實是熱炎雨林的大災難。原生林木遲早會被砍光,種上能源植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