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07-01-06.台灣社區貨幣活動報導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台中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1985年首度31介社區貨幣概念,經過十多年來的推廣,已累積了許多本土化的經驗,在此作進一步的報導介紹(資料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1.志工人力時間銀行的重新思考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八十四年(2005年)推動志工站創始之初的名稱為「全國志工連線」,因「挑戰二○○八國家發展計畫」,將「人力時間銀行」明列為其中子計畫之一項;因此,九十二年起更名為「志工人力時間銀行」。志工人力時間銀行係為存、提時間(而非金錢)的「銀行」。這「銀行」登錄志工服務的時數,而「儲存」的時數,可以再「提領」出來,提供志工或其指定的人使用。在「提領」時,負責的機構就必須安排志工前往服務,而這提供服務的志工也因此獲得自己儲存的時間點數。
 
  但時間銀行在台灣推動十餘年來,常僅止於時數的登記,雖正向鼓勵志願服務的推展,但實際交換的案例卻不過十件,無法落實時間銀行的發展。弘道發現遠距離的服務交換受限於各地志願服務組織的成熟度不同,且志願服務的精神在於服務他人,造成時間銀行裡「儲存多、提領少」的狀況。因此人力時間銀行的推展核心轉為健全各地志願服務組織,且將交換範圍縮小為「社區」,以發行「互助券」的方式促使時間貨幣交流,並打破「志工」與「長輩」之間的服務界限,以申請加入會員的概念,大家一起玩貨幣、促成互助行為。
 
  20069月,龍井鄉的龍龍幫幫家族成為台灣第一個使用時間貨幣的社區,取名為「互助券」。在使用互助券的3個月後,弘道在9月底獲得青輔會補助,到日本東京進行為期九天的參訪行程,跟已經推行社區時間貨幣多年的日本前輩學習並分享台灣龍井的經驗,期待此參訪行程中找出弘道在台灣推行時間貨幣的定位以及最適合台灣的推廣方式。2007年預計在台中縣徵求510個社區加入幫幫家族,並發行代表其社區特色的互助券,讓互助的感染力如漣漪般從台中擴散到整個台灣。

被遺忘的力量-互助
 
  從2005年到2007年,弘道為紮根於社區,主要工作就是走訪社區協助各項福利服務的規劃、執行以及志工的招募、組織,小小的社區或多或少都是台灣社會的某一塊縮影,有可愛、有溫暖、有分裂、有紛擾。近年來,台灣的社會現況隨著政治紛亂、經濟衰退走下坡,分裂、紛擾快速增長,可愛、溫暖卻遲遲無法增加,所以我們需要從民間尋找根本的力量,這一股力量必須能夠促成公民社會的發展,這一股力量是曾經存在,但卻漸漸失落的「互助力」。還記得,小時候澎湖家裡的花生、絲瓜要採收的時候,總是一家一家的輪替「換工」相互幫忙,直到村子裡每一戶的菜園都採收完畢為止,這些溫暖在今日都漸漸失落,鄰人更是相見不相識。

2.台灣第一張互助券出爐
 
  20064月,弘道社工員開始到對龍龍幫幫家族的志工召開時間貨幣座談會,先讓長期在社區內耕耘的志工經由提議、討論取得共識,並透過社區非正式人際關係的引介,利用滾雪球方式招募會員,一開始即招募志工25名、長者10名,而會員主要都在長壽會館的據點頻繁的互動。
 
  200692日開始試行第一張時間貨幣-互助券,共分為3種面額,10分鐘、30分鐘與60分鐘,有興趣的民眾只需繳交100元會費與報名表,即可成為會員並領取300分鐘的互助券。為促進互助券的流通,會員持有的時數在年度將進行歸零的動作,其主要意涵在於鼓勵志工開發長者的潛能與生命價值。如臥床的阿公可以作為morning call的志工;失智症的阿媽也可以協助社區清潔打掃。因此,藉由歸零方案,鼓勵志工提領,特別是提供長者幫助人的機會,讓社區互助成為生活文化。
 
  截至1231,共回收43張互助券,每張登錄有5筆服務記錄,共計219筆,其中比例最高的服務項目是開(騎)車接送,佔23.3%,其次是代購物品,佔14.6%,再者是辦公室的事務協助,佔13.2%,其中比較特殊的服務項目有收驚、寫春聯、毛線帽教學、滷豆干教學、協助釀橄欖酒等等,互助券充分發揮挖掘社區人才的功能。
 
  當互助理念還沒有推動前,阿公、阿嬤在據點裡純粹只是被服務者。服務志工則大多是家庭主婦。據點外日復一日上演的景況,就是等待據點開門的阿公、阿嬤和趕著來值班的志工。直到互助理念在阿公、阿嬤心中生根,互助券激起玩興,阿公、阿嬤開始自主分工,每天輪著開門、掃地、擦桌椅、泡茶,賺取互助券,從被動的接受服務者到成為自助他助者。會員也漸漸能夠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其他人幫助的部分,透過服務和需要的媒合,會員更認識彼此的特長,服務項目也多元化起來,從開車接送、兒童托育、釀橄欖酒、收驚、阿嬤拿出私房菜等五花八門。據點的負責人劉東姐說,我都不知道我們這一群媽媽這麼厲害,我看之後我們就結合大家的專長,來開個店鋪好了啦!

3.參訪日本時間貨幣社區大開眼界
 
  20069月通過青輔會輔助「青年國際參與行動計畫」,在執行長的帶領下,弘道集合北中南服務處與總會的社工員,以及推動時間貨幣的社區幹部、台中縣衛生所人士,組成10個人的黃金組合,在東京停留的5天中密集參訪了9個單位。此次日本行最主要鎖定參訪的單位-sawayaka福祉財團,在日本進行時間貨幣運作及推動上所扮演的角色,正巧亦是弘道期許本會能在台灣扮演的。日本的時間銀行起源自水島照子(故)在大阪成立「勞力銀行」,以勞力的交換來計算時間的單位。都市化後的居住型態讓民眾彼此不熟悉、關係淡薄,而要幫助也很難說出口,此方案的用意是讓大家打破距離,為了推展社區互助,發展出了「時間貨幣」。Sawayaka協助各個團體在社區建立屬於自己的時間貨幣,目前日本會國共有600個團體在玩時間貨幣,並結合社區在地特色與創意,發展出不同的時間貨幣,如竹片、貝殼、銅板、紙幣等。此次日本行對弘道在台灣推展時間貨幣的省思是:
 
  1. 需發展出標準化的輔導流程:透過網頁、媒體、社區說明會等形式,讓對時間貨幣有興趣的人士/團體容易了解。
  2. 推動時須先從小區域開始,而不是一口氣就想推動到全國;
 
  時間貨幣是促成「互助」的工具,當互助文化成熟時,就不需要時間貨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