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要讓中國的台北定調蓋棺嗎

宋楚瑜以特使身分代表蔡英文政府參加在秘魯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最大意義不在於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面或時間多久。真正涵義是,在國際上,台灣又一次把自己的官方地位,尷尬的定位在「中國一個城市」的格局中,難以轉圜,如孫悟空的緊箍咒,越縮越緊。
在兩天正式會議中,宋楚瑜的頭銜是Chinese Taipei代表,會議桌上的名牌如此,官方紀錄也不脫離這個基調,看不到台灣的字樣,更別提「中華民國」的國號了。Chinese Taipei在英文裡,除了「中國的台北」,根本沒有其他解釋,中文的「中華台北」不過是台灣官方多年來一直對內糊弄人民的一塊遮羞布,對外則一無是處。
從1980年代開始,「中國的台北」早已是一種定調。定調,是社會學框架理論中的一個中心概念,牽涉名詞的使用與作用,一旦一個名詞被採用後,如Chinese Taipei分別被世界各國和台灣接受,在話語上便具有框限性,不只相關對話或文獻會環繞此一基調,更為後續任何文本的發展提供一個老調重彈的合理化操作。 

宋習會無太大作用

不幸的是,台灣的新聞媒體,不論政治光譜如何,由左到右,都把宋習是否會面當做兩岸關係解凍的指標,大做文章,忽略了在整個過程中,「中國的台北」符號對台灣的深層傷害和長遠影響。不管是1分鐘、10分鐘或幾個小時,宋習會其實只是假象,沒有太大作用。在習近平眼中,宋楚瑜參與APEC的角色,恐怕跟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梁振英沒什麼兩樣,都是中國政治勢力範圍內的地方代表。梁振英至少以香港特首的名目周旋於各國領袖之間,宋楚瑜就委曲多了,還得強做歡顏,會後卻以老子自居,大吹大擂,顯然自我感覺良好。
Chinese Taipei的稱呼不倫不類,基本錯誤源至1950年後冷戰期間漢賊不兩立的短視與國際現實的冷酷。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興起,終究把中華民國逼到死角,連台灣的替代稱呼都是個禁忌。從1979年起,在國際間的許多官方和非官方組織,包括2016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和2017年8月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台灣都被迫使用「中國的台北」名稱,所謂的「中華台北」頂多是自我麻醉或自慰的阿Q反應。 

另起爐灶追求尊嚴

過去幾十年,台灣在國際上進退兩難,很大部分是咎由自取,特別是在定位上持續作繭自縛,每參加一次以Chinese Taipei為稱謂的國際會議,就進一步在世界上凸顯「中國的台北」的上下從屬關係,加深台灣是中國的地方政府印象。
馬英九應邀到馬來西亞開會,居然連一個前總統的頭銜也難求,最後落得自製名牌的難堪處境,除了自取其辱,也明確指出執政八年期間,馬英九在中國眼裡從來就不是總統。Chinese Taipei所帶來的國際殺傷力是,台灣是「中國的台北」,國無二君,馬英九又如何以總統身分與習近平主席平起平坐?
宋楚瑜以Chinese Taipei代表參加APEC,只是再一次承認「中國的台北」定調,公開向其他國家表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此外毫無新意。台灣如果要在國際間避免被蓋棺論定,唯一的辦法是放棄Chinese Taipei的稱謂,另起爐灶,即使短暫期間落得妾身未明,總比被強迫賣身,還有點尊嚴。國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既然是「中國的台北」,除了隨他人的調子起舞,台灣還能彈什麼調?

資料來源: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1202/3747128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