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到?從陸方角度,可以有短、中、長期的三個思考。就短期而言,紅綠之間的不信任感持續加深,加以新當選的美國川普總統高調挑動兩岸關係,妄議「一中原則」,台海原已不寧,一不小心即可能衍生擦槍走火的衝突,這樣的「意外」必須優先預防。兩岸官方要謹慎自制,盡可能避免實質敵對行為的發生。其次,檯面上官方溝通機制已中斷,紅綠之間還是要保持有溝通作用的危機對話與危機管理機制。兩會傳真可以已讀不回,但要保持暢通並能夠即時反應。
就中期而言,實踐和平統一的地基仍是台灣民心向背,那就應該多從台灣民意的角度看待各項政策的影響,不能為了向民進黨政府施壓,而輕易損及台灣民眾的利益。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但必須以智慧面對。在台灣政黨會輪替,執政是暫時的,傷害的民心卻是持久的。
兩岸能否和平統一,大部分發球權在大陸,兩岸心靈契合,主動權也主要操之在大陸,避免兩岸情感持續疏離,大陸終得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也要讓台灣以適當身分參與國際事務,尤其台灣民眾參與非政府國際組織的活動,更不應該被排擠。
就長期面言,陸方還是要以太陽策略事小以仁,柔化台灣人民對強大中國的恐懼與懷疑。最重要的,就是回歸「發展」的根本,兩岸的情感隔閡,來自於兩岸仍存在的若干差異。
隨著大陸文明程度的提升、經濟發展規模的鞏固,乃至於更深化的法治建設等更成熟體制的發展,台灣人民終將適應大陸崛起的事實,屆時應可從失落中走出來,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大陸。
民進黨「去中國化」現況雖令人憂心,大陸也無須對源遠流長、充滿內聚力的中華文化失去信心,台灣歷經日本50年統治,部分人政治認同雖有鬆動,在文化與生活上卻仍然是百分百中國人。大陸可透過新時代交流工具與新科技,以更有創造力、生命力方式,包容吸收中華文化在台灣發展出的新特色,向世人傳播與發揚,讓中華文化的「舊靈魂」,展現更多彩多姿的「新風貌」。
大陸應努力消弭造成兩岸情感疏離的負面政策,台灣人民也應以新的態度看待兩岸關係。面對中國崛起,台灣要重建「新自信」,在兩岸交往中,不必自詡為「領先者」,應轉型為「有特色者」、「參與者」與「分享者」,在中國崛起過程中重新定位。
在經濟策略上,大陸應主動將台灣的角色,納入大陸經濟發展藍圖,讓台灣優勢企業在「十三五規畫」和「一帶一路」大戰略中找到位置。大陸也應考慮提供台商與大陸本地企業相同的「國民待遇」投資條件,讓台灣企業真實感受大陸「兩岸一家親」號召力。
其實,兩岸現狀就是「兩制」,「一國兩制」所缺唯「一國」的認同。如果兩岸都願意給彼此更大的同理與包容,大陸把「兩岸一家親」放到手上,以實際的作為讓台灣人民有「親」的感受,台灣把「兩岸一家親」放到心上,不因為對大陸體制有疑慮就否定自己是中華民族、是中華文化一分子。「兩岸一家親」觀念逐漸深化,「兩岸一國」就順理成章。一旦「兩岸一國」獲得認同,「一國兩制」也就水到渠成。
習近平對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和平統一的實踐有非常深刻的思考,他最具智慧的一句話就是,「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大陸不斷進步、「兩岸一家親」深植人心,終局統一水到渠成。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30001884-2603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