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1 04:14聯合報 記者戴永華、林縉明、鍾知君、廖雅欣/宜蘭縣報導
對於將重新出發的紅磚屋,文化局長林秋芳已有初步構想。她說,會著手蒐集黃春明老師的撕畫、作品、戲劇和影像等,朝原地建文學館的方向前進。
林秋芳說,宜蘭已有文學館,「黃春明文學館」將是第一個分館。她已和黃春明約定,明年一月在羅東文化工場舉辦黃春明全方位大展。
黃春明一手打造的百果樹紅磚屋原將告終,黃春明的兒子黃國珍在百果樹紅磚屋臉書粉絲頁發文,力挺老爸:「沒關係,我們再一起重新開始,記得你教我的,勇敢前進」、「只要想活下去,百果樹一定能在某個地方再次落地生根。」
作家楊索發起「文化起義」連署聲援。黃春明看到老友鄭愁予、陳若曦、向陽等人,滿臉笑意。
作家陳芳明說,黃春明不只是宜蘭的,他屬於全國「不分區」,跨越行政區、世代和族群,地方政府編再多預算宣傳,也沒辦法聚合成這麼大的影響力。作家向陽也認為黃是宜蘭的驕傲,讓他留下來是為維護宜蘭為台灣文化縣首都的美名。
台大教授張小虹說,台灣的文化不能一直被政治人物消費,必須還黃春明、黃大魚兒童劇團公道與尊嚴;政府不可再以總預算「零頭」編列文化經費、以不適法令捆綁藝文團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