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入侵伊拉克 美政權更迭失誤壯大IS


 劉屏


「伊斯蘭國」(IS)猖獗至此,孰令致之?最要感謝的是美國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那場戰爭以及其後的美國政策助長了伊拉克的教派林立,造成了社會長久動亂,IS趁勢而起。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傑布‧布希的競選場子,一位年輕女子朝他大喊:「你哥哥創建了IS!」。伊拉克戰爭其實沒有直接建立IS,但無疑的,如果沒有伊拉克戰爭,沒有美國的政策失當,或許就不會有IS。
很多人以為,伊拉克戰爭之前,這個國家因為教派仇恨而四分五裂。密西根大學教授柯爾(Juan Cole)說,這種觀點「既不符史實,也不正確」。因為那時的伊拉克在社會復興黨(Baath Party)統治下,以反殖民、追求社會主義為號召,走世俗政治路線,基本上是統一的。
美軍進入巴格達,推翻了伊拉克獨裁者哈珊的政權,形成權力真空,於是群雄並起,分崩離析。美國社會大多不了解真相,以為憑藉美國的軍力可以維持伊拉克穩定,殊不知必須倚仗伊拉克本身的各種力量才能治理國家。
美國進軍伊拉克後,掌權35年的社會復興黨瓦解。在美國支持下,什葉派抬頭,原掌權的遜尼派失勢。政府各級公務員裡,高達10萬遜尼派人士遭免職。布希政府當時派駐伊拉克的最高行政長官布雷默(Paul Bremer)把國營企業大量解組,造成伊拉克經濟下滑。布雷默把伊拉克的百萬軍隊解散,卻沒給退休金,也沒協助就業或就養、就學。這些情況使某些遜尼派地區的失業率高達70%,成為動亂之源。
在美國支持下,什葉派引進大量自己人占據新政府的職位。新國會由什葉派掌控,通過的新憲法只顧及什葉派利益,結果在所有遜尼派占多數的省分都遭到否決。遜尼派在失望乃至絕望下,很多成為游擊隊,在城市發起炸彈攻擊。他們之中有的是從前的軍官,曉得當年在哪些地方藏有軍火。在與政府軍、美軍多次交手後,他們之中有的喪生,卻也逐步建立了IS。他們之中很多人不是真正的極端派,只是因為怨懟而成為反抗力量,為了爭取支持而走上激進路線。
IS本來只限於伊拉克境內。到了2011年,敘利亞總統巴夏.阿塞德殘酷鎮壓反對派,IS乃在敘利亞境內建立組織。
如今伊拉克的政、軍都被什葉派把持。遜尼派曾經展開抗議行動,但遭到血腥鎮壓,使兩派和解的希望日趨渺茫,也使很多遜尼派不惜與IS結盟。伊拉克政府軍內部貪腐成風,部隊缺乏戰力,往往未戰先潰。IS是機會主義者,自己保存實力,往往讓其他人與政府軍交手,自己伺機搶占其他人的地盤。以致如今IS據有的土地已達伊拉克全境40%(人口占10%)。
如果美國當年沒毀棄伊拉克政府及軍隊,不會出現IS;如果美國沒獨厚什葉派,IS不會因為遜尼派不斷的流入而壯大。美國占領伊拉克及其後的政策,為IS建國提供有利條件。
如今在敘利亞,歐巴馬政府結合西方國際聯盟打擊IS等武裝恐怖組織之餘,也資助並組訓敘國叛軍,試圖推翻阿塞德政權。美國迄仍堅持這類「政權更迭」(regime change)政策,遭質疑是否又在重蹈覆轍。俄羅斯總統普丁就不買帳,力挺阿塞德政權。美俄路線嚴重分歧,在這次土耳其戰機擊落俄國蘇愷24的風波中,可說表露無遺。
(國際動盪局勢分析系列三)(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