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名家觀點-暴制得了暴?

恐怖主義過去所採方式,是跳躍式的比狠。早年恐怖攻擊是具有針對性,譬如愛爾蘭共和軍炸彈作案,都會於爆炸前知會相關當局,以免傷及無辜。沒有像現今的恐怖分子手段如此凶狠、殘暴,只要能造成重大傷亡,引起世界震驚,管它是否傷及無辜,如此才能達到恐怖的震撼效果。
目前全球對於恐怖主義的防範,除了將恐攻議題列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事項,戰略布局重點也以防恐為優先事項外,幾乎沒有良善對策,只有以暴制暴,擴大軍事制裁。對於巴黎恐攻事件,法軍已大舉轟炸敘利亞城市拉卡,作為報復,出動10架戰機、投擲20枚炸彈,毀了一個指揮基地和訓練營;美國國防部也宣稱出動F-15戰鬥機對IS在利比亞東北部的武裝據點發動空襲,擊斃了IS在利比亞分支的首腦納比爾,相信歐美國家還會有後續制裁行動。只是這種短期的反擊,或許能壓制對方一時氣焰,對全盤反恐態勢具有短期功效,但是伊斯蘭國仍有無數的聖戰士前仆後繼,承接其所謂的聖戰。
目前各國除了嚴密防範,加強安檢措施,相互提供恐攻情報外,幾乎沒有進一層進展;何況這些措施還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會造成境內不同族群的猜忌與對立。至於全球經濟上的損失更是雪上加霜,全球觀光產業一時之間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民主社會無法長期持續類似戒嚴狀態,一旦時間長久,悲劇即逐步淡忘,這種惡性循環成為21世紀人類的夢魘,較之戰爭狀態不惶多讓。
恐怖主義問題本涉及人類文化的根本議題,絕非單純軍事作為或嚴厲制裁可以奏效。找到對口單位,重新回到談判桌,或許是項途徑。《中庸》所謂「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對現今世界強權領導者或許是種祈望,但是涉及全球人類安全的恐怖主義議題,確實考驗人類智慧的抉擇。
(作者為國防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國時報)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7000469-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