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邀請兩岸多位學者共同解讀



    * 2011-02-12
    * 旺報
    * 【記者張凱勝/台北報導】

     兩岸和平指標是《旺報》結合政治大學預測市場研究中心、政治大學麥克阿瑟安全研究中心經過10個月籌畫,共同擬定觀察兩岸關係狀態的必要項目,並據以擬出兩岸和平指標內容、將指標化為各項事件期貨合約,於未來事件交易所進行交易,藉由全球交易者的交易結果取得當前兩岸和平狀態,以及影響兩岸和平因素的共識。交易結果經過一定程度的累積與觀察,可做為兩岸危機管理機制的重要依據。

     該計畫執行委員會成員包括本報總主筆戎撫天、政大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童振源,政大麥克阿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助研究員俞振華。交易結果定期刊登於《旺報》兩岸旺學堂版面及旺e報(http://www.want-daily.com/),供讀者了解兩岸和平最新狀態,並供兩岸決策者參考。

     較民調更具分析價值

     兩岸和平指標係以「預測市場」(prediction markets)的交易價格機制,反映事件發生的結果或機率,其主要特徵在於「提供適當獎懲機制」與「連續修正」,使交易者願意即時提供真實資訊,有效發揮「眾人智慧」,成為對公共議題進行預測的新研究方法。

     長期監測趨和避戰

     1993年兩岸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並簽署多項協議,卻在兩年後因李登輝訪美、台灣舉行首次總統大選,北京為嚇阻台獨舉行飛彈演習,形成台海危機;1998年辜汪二次會談,兩岸情勢恢復穩定,但翌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兩岸關係再次陷入低潮;2000年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更是停滯不前,不利兩岸和平。反覆的歷史挫折,顯示當時兩岸相互理解的嚴重不足,鑒往知來,建立一套長期、動態的兩岸關係監測機制,即時反應兩岸社會對相互關係的理解與態度,應可讓兩岸決策者了解真實,做出正確決策,這是兩岸和平指標計畫設計的目的。

     為使兩岸和平指標更具公信力,該計畫針對交易結果將進行4種效度測試。首先,由Google自動將兩岸和平相關新聞彙整到未來事件交易所,以便交易者對照兩岸和平指數的變動趨勢;其次,邀請兩岸與國際專家定期解讀兩岸和平狀態,提供交易者參考;第三,邀請兩岸與國際專家在每季針對兩岸和平指標進行評分,並且將專家評分結果與市場交易結果進行對照;第四,每年就交易資料進行分析,並邀請兩岸與國際專家修改兩岸和平指標的設計。

     具全面性視野

     本計畫目前已邀請到兩岸學者擔任顧問,台灣方面有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丁樹範、中研院研究員林正義、台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等10位學者;大陸方面也邀請10位學者,包括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等。經由大陸學者的參與,除可使本計畫的視野具全面性,更可客觀與公正地對交易結果進行解讀。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focus/50108054/11201102120047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