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健康油自己種 國產原料取代進口6%

黑心油引爆台灣食安危機,農委會農糧署自二○一五年起推動「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提升油料作物栽種面積,目前國產油茶及胡麻栽種已增至一千八百五十公頃,約取代進口原料使用達六%,期盼未來持續擴大。

農糧署署長陳建斌指出,台灣油菜籽產量無法滿足榨油廠的需求量,許多業者從中國進口便宜的油菜籽來台壓榨,甚至拿便宜的大豆油混入苦茶油,欺騙消費者。
農糧署二○一五年起透過育種栽培、生產管理、加工檢驗及機能性多元應用等研究方向,提升油料作物的栽種面積,主要是以契作油茶及胡麻為主,一公頃面積一期補助四萬五千元。
善化種植胡麻的農民許清山說,胡麻從種植到收成約四個月,收成時一公頃地需要五至六人工作三天才能完成,收割時要將胡麻連根割起,捆成一束一束,在田裡曬四、五天,拿棍棒敲打果莢讓胡麻籽脫粒落在帆布上,接著將胡麻籽過篩、剔除雜質,最後才送到製油廠做成麻油。
以前有使用過機器想取代人力,但機器無法視植物狀況選擇割的順序,容易讓麻籽掉在地上浪費,雖然相當費工耗時,但是台灣的胡麻油品質相當好。
陳建斌表示,目前油茶及胡麻種植面積已達一千八百五十公頃,每年可產出茶油籽八千公噸和胡麻籽三千公噸,加上花生和大豆,約取代進口原料使用六%,未來希望盡可能讓台灣人吃的油都是從這塊土地生產的。
義美總經理高志明指出,目前國內也會進口榛果油、奇亞籽油、南瓜籽油等高價油,建議農委會也可嘗試栽種、研發。他也提到,大家都只重視油品烹煮部分,其實這些油也可以往護膚、保健方面發展,應能有效提高農民收入。

資料來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2574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