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公民之聲:反核27年 自己用電自己發(胡湘玲)

胡湘玲希望未來20年自己用電自己發。胡湘玫提供
1987年,第一次反核運動在貢寮,那年我大學畢業。我的碩博士論文都在處理台灣的核能爭議,在清大念完碩士,我留德念博士,1999年,拿到博士學位。
在德國10年,我看到德國如何因政策的支持,走上一條能源轉變之路。1998年,德國開始廢核,2000年《再生能源法》通過,從此學院不再做反核研究,都在講再生能源。不管公司或個人,只要投資再生能源,都有躉售電價,申請跟貸款很簡單,12至15年回收,後面5年淨賺。德國人就靠這法,一角錢一角錢計算,把這些錢賺下來,打開了國內再生能源市場,促成公民電廠跟再生能源產業的爆發,也促進了                                      國內就業。而台灣這10年沒有任何改變。

節能太陽能房子

我們每年都有反核遊行,已走了27年,如果不是福島發生核災,我們可能還不了解反核。我們的社會運動對能源教育貢獻實在有限。當全世界都在轉變,為什麼我們都沒變?
我們缺乏互信,無法合作。像我們學德國也有《再生能源法》,雖然政府把申請弄得很複雜,讓個人動彈不得,但畢竟還是有政策工具,但絕大多數人想的都是「這是你們公司要去做的」、「這是政府要去做的」。
我是到德國才發現我是「一個人」,可以學習,生活有很多可能。德國人冷靜過日子,該享受就享受,彼此信任,互相幫忙。就是因為看到這麼好的說法跟做法,我想讓其他沒機會看到的人知道。這些年我們成立汗得學社,找來志工,協力造屋。我們東奔西走,告訴人,可以用自然的素材,用在全世界已經實踐數百年的大木結構來造屋,蓋節能80%的太陽能房子。在已逝的茂迪創辦人鄭福田的支助下,我們也完成青年公園的太陽能房子,在裡面辦活動,做公民能源教育。太陽能房子就像人體,五官全部打開,把最舒服的感覺找出來,主動就是用太陽光電提供再生能源,被動就是做好房子隔熱,讓房子冬暖夏涼。
現在個體戶裝設太陽光電很困難,必須有日照充足的屋頂,一定的資金,自己裝設發電裝置;還要有跟台電、經濟部跟能源局來回溝通的韌性,於是我們跟幾個NGO組織成立了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想結合眾人小小的力量,透過協力合作,小額投資,來實踐自己未來20年的用電自己發,達到能源自主。 

投資屋頂交流互信

所以,有人可以投資屋頂,就投資屋頂,有人有錢就投資錢,繁複的行政申請流程,就由我們社會企業來做;我們也會找到比較好的陽光裝設太陽光電,發出電來。今天一個股東投資的太陽光電可能裝設在雲林某家屋頂上,我們可以帶他去看,去認識那戶人家,讓城鄉交流,我們想把這種互信找出來。
反核,跟我們未來如何使用能源有關,既然不用核電,就必須有其他電力選擇,既然大家都說要做再生能源,就開始來做。台灣從10歲到我這一代快50歲,都有個集體焦慮,我們的未來在什麼地方?很多事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做,而是做了才有希望。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看到花朵。記者陳玉梅採訪整理 
汗得學社社長
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