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防患未然 學習與極端氣候共存

  南半球水患 北半球酷寒 須了解氣候風險 制定防救災對策 原物料減產 備戰因應 

  最近的國際新聞,正值夏季的南半球大水患是焦點,先是澳洲昆士蘭省遭逢百年大水,接著巴西也遭史上罕見的大水患;看著電子媒體的畫面,場景再熟悉不過,就是小林村的翻版,而且規模更大。

  南半球接連的大水患,而北半球酷寒(台灣也是近年最寒冷的冬天),氣象專家學者紛紛研判成因,但無論如何,這顯示地球暖化的極端氣候已影響全球,且更為發威。這讓我想到今年夏天,台灣進入颱風季後,恐怕也會遭類似巴西或澳洲大水患的衝擊。

  德國社會學家烏里西貝克在著作《風險社會》提到,身處風險社會中的人們,不再像過去工業社會,是由財富的階級分配原則決定人的處境,愈有錢的生活得愈好,而是根據工業社會的副作用(全球暖化)風險來分配,不分貧賤富貴,沒有人能逃離工業文明副作用的衝擊。

  不過他指出,若是能多一分掌握風險知識,就能多一分緩解風險所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說,人們雖無法擺脫風險,卻可靠了解風險的知識,降低損害。

  台灣每年都要面對颱風與水患,但對災害總是事後處理,如今面對極端氣候,應該積極建立防範系統,因此,盼望政府在夏季沒來臨前,趕緊訂定防災救災對策,例如農糧與民宅損失的防救災計畫、善後措施等,若都能在颱風季節來臨前就完成規畫,並且實地操練演習(如日本經常性地對地震進行防災演習),相信若遭極端氣候造成的破壞時,才可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其次,面對暫時無可逆轉的地球暖化,學習與極端氣候共存,已成人類最重要課題,世界主要強國都已對極端氣候可能造成的糧荒、天然資源匱乏,積極投入人力物力準備,昨天媒體報導,南半球洪水、北半球寒冬,造成棉花、橡膠、玉米、黃豆、棕櫚油及糖等產出驟減,使得原物料價格飆漲,其中玉米漲幅達百分之七十、小麥百分之四十六,而且仍有上漲空間。

  這對資源不足的台灣而言,更是警訊,除了世界主要國家都積極投入原物料爭奪戰(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說,對抗全球暖化是二十一世紀美國最重要的戰爭),未來要不餘匱乏相當困難,也對不斷上漲的物價,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政府一定要積極備戰。

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1526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