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大陸剩女想借精生子

  大陸衛生部2003年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中規定,單身女性不得借精生子。雖說一部分的原因來自道德倫理,但剩女們不禁要問,難道要我一夜情嗎 「只要孩子、不要孩子他爸」「我只想當媽媽」,現在,她們只擔心年紀一到,不能生育。


  「我不想結婚,但想要一個親生的孩子,能做人工授精嗎 」在山西太原這個內陸城市,王麗媛(化名)的想法讓很多人為之一驚,她的朋友和同事都將其視為「一時興起的泡沫想法」。但實際上,這個想法在她內心孕育了幾年之久。在詢問了山西省計生部門相關人士後,王麗媛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對另一半高要求 婚姻遲遲不來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通過(透過)人工授精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 『禁止單身女性人工授精』是否應該更多考慮到我們這個群體的感受 」37歲的王麗媛是太原某傳媒公司的一位白領,她這樣的想法,代表著大陸城市中經濟狀況良好的部分大齡「剩女」的訴求。

  王麗媛對於另一半的要求較高。對方首先要有經濟實力,其次還希望有「心動的感覺」。乍看之下,沒有什麼苛刻之處,但細琢磨,男方的「外貌、身高、錢袋子、溫柔體貼」等要素,盡在不言中。「我的條件也比較好,有固定收入,身高一米七,各方面指標也算是人中之鳳吧。」王麗媛笑說:「人在30歲前對愛情有幻想,30歲以後,就只對婚姻有幻想,眼看着快到40歲了,生育年齡都要過了,我就只對孩子有幻想了。」


  像王麗媛這樣的都市剩女在大陸並不少,這些自身條件優越的單身白領們,都與王麗媛一樣有「生個孩子」的想法。在山西幾個「單身女白領」的QQ群裡,《三晉都市報》記者做了一項調查:如果婚姻遲遲不來,會不會選擇要個孩子 結果顯示,36名女性中,20人會考慮領養或者透過其它方式要一個孩子。
  生一個孩子 成就完整人生


  網友「靜靜的玫瑰」說:「說句實話,我們都是30多歲的女人,什麼都經歷過了,除了婚姻……我們有實力要一個孩子,沒有婚姻,女人的人生已經殘缺了1/3,如果再沒有孩子,我們的人生還剩下什麼 」


  「冰冷了我的心」傾訴:「我之前要為一位我深愛的已婚男人生孩子,他害怕得四處躲避,最後還騙我到醫院墮了胎……對男人,我失望了。我只希望能生一個孩子,在對他傾注全部的愛中,走完我的一生。」


  大多數網友表示,她們有能力撫養孩子,但礙於世俗壓力,她們會選擇領養一個孤兒。


  其中6名女性考慮會去「借精子」。「巴黎野百合」坦言:「找個男人生孩子,比較麻煩,還得時刻惦記著孩子爸爸是否盡到了父親的責任義務。人工授精可以規避這些風險,我的孩子我做主。」


  對於大陸當局禁止單身女性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幾位單身女性憤憤不平:「為什麼單身女人可以領養孩子,卻不可以通過人工授精生一個 」上述簡單的調查或許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它可以反映部分大陸單身女子「渴求孩子,渴求完整人生」的心理需求。


  男人不可靠 寧願自己生養


  「巴黎野百合」自稱在某外企擔任副總經理。「10個孩子的吃穿、上學費用,對我來說也不是問題!」她說:「領養的孩子同樣需要付出心血培養,聽話還好說;不聽話的話,總會感覺,這孩子與咱沒啥血緣關係,為他付出那麼多,不值。和別的男人生一個,那麻煩更大了,對方也不會同意你生。這個事情,我已經歷過N次了……」她自嘲地說。

  「巴黎野百合」姓李,研究所畢業,精通2種外語,是典型的「菁英女人」,她認為和男人「性」後要孩子並不可靠。「首先,這個孩子在法律關係上,與這個男人牽扯不清。孩子出生後,對於男方來說,有繼承他遺産的潛在危險性,而且,他還不能抹殺自己作為父親的撫養義務。


  對於我來說,孩子的父親明明就在那裏,孩子問爸爸是誰,我能無動於衷嗎 裝作不知道顯然是自欺欺人。」「巴黎野百合」想借精生子也由來已久,她甚至專程到北京、廣州等地諮詢過相關問題。對於人工授精的「禁令」,她表示悲哀和無奈。


  新浪網日前進行一項調查顯示,2322名受訪者中,46.1%的人認為「剩女也有做媽媽的權利」,37.3%的人認為「沒有爸爸會對孩子有影響」,另外的16.5%選擇中立。


  顯然,單身女性人工授精而來的孩子,究竟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是與社會發展進度和社會觀念認知息息相關的。


   沒有父愛 恐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每個孩子都有權享受父愛、有權享受完整的家庭教育,孩子沒有父親會給他的心理帶來多大影響 這些矛盾如何解決 」一些網友提出這樣的憂慮。


  男女關係的日益平等,女權主義的興起,讓女人不再於男人的庇護下度日。王麗媛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她並不認同「沒有父愛會對孩子有影響」的說法:「單親家庭已普遍存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家庭形式應運而生,比如,頂客(DINK)家庭、單身貴族等。而更多的家庭遭遇著父親離世或父親拋棄孩子的悲劇,這些孩子同樣在成長。只要母親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心理不會有陰影。相對而言,更多有父親的孩子,在父親的冷漠和拋棄中度日,他們的心理健康更應該受到關注。」


  然而,不能排除孩子出生後問及「我爸爸是誰 」的棘手問題。對此,「巴黎野百合」說:「我相信,社會觀念在改變,人工授精將成為一種生育方式與其它生育方式共存,它逐漸會成為一種常態。將來,任何一對父母都會告訴人工授精孩子真相。而孩子也會坦然面對,像其它孩子一樣健康生活。」


  「可以理解的是,女人一過30歲,生育能力就在走下坡路,受孕條件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在將近40歲的當口,很多女性都會産生盡快要一個孩子的想法。現在在人類輔助生殖的相關會議及論壇上,『單身女子可不可以經過人工授精生一個孩子』的爭論激烈,一直未絶。大家沒有停止討論這個問題,也都在尋求一個更好的解決處理辦法。」山西省人類精子庫實驗室負責人宋春英說,大陸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發展也就7、8年,相信經過多方面的權衡,最終會有一個符合國情也符合人文精神的條款面世。


  「單身媽媽生育孩子後意外死亡,孩子由誰撫養 」「孩子得知自己的身世,執意要求查找父親的蹤跡怎麼辦 」「因此引發的社會問題暴露後,該怎麼解決 」諸如此類的問題,更無法在「法律準入制」之前有合適的答案。


  開條件設門檻 可借鑒收養法


  更多受訪者表示,「單身女子借精生子」能否站得住腳,實則是一種觀念的衝撞。受訪者舉例說明:孩子與捐精的父親沒有任何法律上的關係,只有母子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單身女子受精生育出的後代在心理健康、社會撫養等方面都面臨諸多難題。我國(大陸)奉行和諧的家庭理念,而孩子一出生就面臨著倫理等社會問題,顯然值得商榷。單身女子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不顧及出生後孩子的思想感情需求,顯然也是自私的行為。」山西省人口計生委科學研究所郭興萍所長如是說。


  調查顯示,希望生個孩子的單身女性都有苦衷。有的是婚姻失敗,有的是對愛情絶望拒絶婚姻。單身女性生育權的爭議顯示社會在進步,生育權作為人權的一項,伴隨著生産力的發展,也會不斷髮生改變。


  王麗媛堅信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她甚至建議:人工授精的準入條件應該借鑒一下大陸《收養法》,只要收養人具備無子女;30歲以上;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等條件,就可以收養孩子。而她自己「完全具備以上所有的條件。」


  學者指無配偶者 也應享生育權


  在王麗媛惆悵之際,歐洲一家「借精生子」的網站上,英國的未婚單身女性艾爾莎正在網站上申請提交表格,她想要得到與自己要求相符的精子。而美國加州單身女子納迪婭·蘇萊曼被一次植入12個受精胚胎,結果8個孩子呱呱墜地,成為熱議話題。


  單身女性的生育權是法律賦予的。山西省太原師範學院教授張普定認為:「生育權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權利,是作為民事主體必須享有的權利,而不以是否具有特定身分如配偶身分為前提。沒有配偶者也享有同等的生育權。現代文明的不斷髮展,使得傳統的倫理道德備受挑戰,婚姻並非唯一生活方式,走進婚姻就要生育兒女的傳統觀念,同樣受到挑戰。那麼,我們是不是換一種眼光看待這件事情,沒有走進婚姻,同樣可以主張生育權呢 」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news/ausdaily/20101120/17112014958.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