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數十年前的廣告詞,至今仍讓人琅琅上口,更由於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讓人心驚,使得許多人急著用各種「補品」來保肝,然而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提醒,傷肝往往是禍從口入,因此保肝的第一步,其實就是「忌口不亂吃」。
肝臟出狀況 身體亂了序
肝臟扮演人體的化學工廠以及倉庫,許金川指出,每個人每天都要進食,這些食物消化後的廢物成為糞便被排出體外,其餘成分經腸胃的消化液分解後,透過肝臟安排到適當位置:像澱粉分解成葡萄糖,會以肝醣的形式儲存在肝臟;蛋白質分解成←基酸,在肝臟內合成蛋白質送到血液中;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在肝臟內代謝成膽固醇、中性脂肪,多餘的脂肪則會堆積在細胞內成為脂肪肝。
就因為肝臟功能這麼多元,一旦出了問題,會引起體內的連鎖反應而有致命風險,比如蛋白質代謝過程會產生氨,原本肝臟應該把氨轉變成無毒的尿素,隨尿液正常排出體外,但肝不好就無法順利排出體內毒素,累積下來便可能抑制腦細胞的活性導致死亡。
國人愛吃藥 肝臟吃不消
另一個例子則是正常肝臟會製造凝血因子,幫助傷口止血,若肝不好,凝血機制會打折扣,導致血液不容易凝固,可能引起內出血而致命。
肝臟可能因為亂吃藥物、病毒感染、酗酒、抽菸而漸漸被破壞,除了後三者是廣被多數人知道的傷肝因子,許金川指出,很多人不認為自己亂吃藥物,但臨床上發現,很多人就是吃了太多中藥、西藥、草藥、保健食品或偏方,把肝臟吃壞掉,這種愛吃藥的習慣受到「有病治病、無病保身」的傳統觀念影響甚深,民眾還以為自己是在保肝。
「藥可救人,但也是可以殺人的毒!」許金川表示,從嘴巴吃進去的各種藥品、補品,即使並非藥物本身對肝細胞造成毒害,由於幾乎都需要經過肝臟代謝,代謝物也可能對肝細胞產生毒害;這種肝毒性又與劑量有關,但國人的平均用藥量偏高,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因此,基本上若非需要,應儘可能減少需要食用的藥量。
補品不設限 恐加速發炎
服用正規的藥品都有傷肝的疑慮,然而許金川更擔心的是,國內仍有相當比例的B肝帶原者,肝臟已經比他人來得差,對於藥物對肝臟的潛在傷害也較有概念,然而卻有些帶原者捨棄正規治療與生活調整,反而走向更極端的療法,比如聽信無藥物副作用的偏方,或食用號稱可以增強免疫力的補品想抑制體內的病毒,反而更加速發炎反應或引起猛爆性肝炎。
演藝圈知名演員石英就是一例,本身是B肝帶原者的他,多年前在肝臟發現一顆兩公分大的小腫瘤,原本已經接受開刀治療與用藥,結果家人求好心切,讓他吃了來路不明的補藥,結果引起猛爆性肝炎造成肝昏迷,幸好最後兒子緊急捐肝給他,才救回一命。
因此,許金川強調「不亂吃藥」對保肝的重要性,這個「藥」則包含各種可能有藥性的補品、健康食品。
飲食重新鮮 向菸酒說不
他在著作《遠離肝苦很簡單》中舉出一個典型的問診例子,當時遇到一名中年婦人,檢驗結果顯示肝功能指數超出正常值甚多,卻又沒有B、C型肝炎或血脂肪等其他傷肝因子,幾乎可推測就是用藥造成,原本婦人還否認自己有吃其他藥物,經過一番抽絲剝繭,才發現婦人對藥物的定義,沒有包括其他關節保養品、維他命、靈芝或地下電台介紹的黑藥丸等,因加總起來的用藥量過大,加上部分來路不明的成分,正是導致她肝功能指數升高的原因。
避免禍從口入還要從飲食著手,許金川提醒,飲食應注重營養均衡、清潔新鮮,尤其若已經是肝炎帶原者,盡量少吃含有化學加工或醃漬類食物,以免加重肝臟代謝的負擔或吃進致癌物;還要避免吃到發霉食物,因為所滋生的黃麴毒素容易誘發肝癌。
菸、酒也是危害肝臟的毒物,香菸中的化學物質不只增加肝臟負擔,也跟體內多種癌症有關聯;酒精輕者可能引起脂肪肝,但長期酗酒就會讓肝細胞發炎壞死,引起纖維化,進而走向肝硬化、肝癌。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123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