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0中國時報【李中志】
國策顧問郝明義先生於日前投書,期待馬總統提出一個新的國家論述;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先生,也提出「憲法各表」,期望綠營解決同樣的問題。讓我們看到了台灣民主化後,朝野對這個議題的關注。
其實自國府遷台以來,國家論述乃至於「中華民國」的意義便沿著兩個形式演進:「合理化」與「理性化」,兩者英譯均為 「rationalization」,但卻涵蓋了兩個剛好相反的慨念。「合理化」是指自創一套邏輯來解釋顯然不合理的事物或行為,是反理性的;而「理性 化」則是一個現代化的過程,社會為了創造群體最大的利益,從歷史、意識形態、抽象的信仰中解放出來,以實證的態度來檢驗行為的意義。
盤據在藍綠陣營的基本教義派,各自以一套自設的邏輯來「合理化」迷失的國家論述或無從實踐的應許之國,人數不多,但聲音極大。綠營基本教 義派一直是主流媒體質疑的對象,加上拓展選票的需要,綠營內部的路線辯論從未間斷,以至於綠營主流早就轉變成選舉現實主義,對基本教義派即便不翻臉,也是 退避三舍。但相對於綠營,藍營的基本教義派卻不常被檢討,以至反省、自我調整的機制從未啟動。基本教義加選舉現實主義的結果,就成了馬總統「壯大臺灣,振 興中華」的元旦文告,一方面要面對被切割的歷史,一方面又要以維護中華民國正統自居,只好想盡辦法以「維持現狀」來合理化「不生不死」的中華民國。過去威 權時代是以高壓實施思想控制,現在則又以拚經濟來掩飾論述的空洞。
但另一方面,「中華民國」也不斷地在「理性化」中調適。這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台灣民主化過程,從組黨促成政黨政治、解嚴、終止動員戡亂、 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廢國大、廢省、到首度政黨輪替,無可否認,均是由本土派掌握論述的主導權,來促成「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理性化」過程。今天, 如果我們同意台灣的民主化已大致完成,我們就必須承認「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理性化已大致完成。也就是說,我們根本不必理會藍綠兩個極端,無視現實自我合 理化「民國正統」或「流亡政府」的基本教義。尊重各方意見固然應該,但若受其綁架,便只是徒然延誤解決真正問題的契機。
因此,我們所期待的國家論述,不是一場「合理化」的文字遊戲,而是要延續這個曾經製造台灣奇蹟的「理性化」過程,讓它由對內的民主化,轉 為台灣對外與中國乃至於世界關係的理性化。唯有不斷地理性化,才能將我們從歷史、意識形態、抽象的信仰中解放出來,而外交、經濟只是這理性化過程下的一 環,不必只聚焦在是否接受一中或計較讓利、早收,這種由上層其他的教條來指導的非理性關係。
而這不光是馬總統的功課,也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功課,我們要看她能否繼續領導本土派,主導這個國家理性化的論述。這也是我們對二○一二大選觀察的指標。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