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東南亞文化 台灣新資產

 

2010-12-29    中國時報【陳中和】
 
  台 灣和東南亞一衣帶水,兩地人民交流密切,每日班機航運來往絡繹不絕;人數多達十三萬人的東南亞外籍配偶給台灣帶來多元的色彩,為台灣創造了新的生命力。這 些外籍移民所生下的孩子們,也陸續進入台灣的國民教育體系,據估計,目前已有多達十萬人以上的新台灣之子在全國國中、小學就讀。因此,眼下培養台灣學子對 東南亞的認識,增進兩地人民的感情,乃是刻不容緩之事。
 
  拜台灣教育普及所賜,這些新台灣之子們大多會繼續升學,在將來將成為國家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寶貴力量。甚至會有新台灣之子成為新興的企業家、立委甚至總統,為台灣帶來全新視野,使台灣有機會成為一個融合東南亞和東北亞文化的世界之島。
 
  惟 遺憾的是,台灣當前的媒體和教育環境卻不提供我們的學子一個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視野。一些不長進的媒體固然多以獵奇和異色的眼光來看待東南亞,強化國人對東 南亞的偏見;惟肩負教育使命的大專院校卻仍然是延續舊有「脫亞入歐」的思維,因循模仿美國的學門教育,把東南亞相關學門的教學棄置一旁,漠視台灣和東南亞 緊密交流的社會現實。
 
  以 大學教育來說,儘管東南亞各國歷史與文化大都比台灣豐富和悠久,國內大專院校仍缺乏與東南亞文化或歷史相關課程。即便有也是多由兼任教師擔綱的選修課程, 沒有長期整體規畫。過去北高兩市大專院校所設的東南亞研究中心或東南亞研究所,近兩年來不是被裁撤,就是被整併;全國目前僅有一個位於偏遠鄉鎮的東南亞研 究所,要擔負全國東南亞研究的培育中心,真是情何以堪。
 
  語 言教育是文化教育之根本,在東南亞語言教育方面,簡陋的情況也不遑多讓。本人曾經任教過的台北兩所著名的國立大學,雖設有東南亞語言課程,但卻因為經費、 人事和系所本位主義等的因素,開設多年至今仍然只以鐘點費的酬勞來聘請在台外籍人士來擔任兼任老師,提供短期的教學。而這些兼任老師流動率大,且皆另有專 職,叫他們擔負大專院校長期的語文訓練業務,實在太強人所難。
 
  這 種情況對比全國大專院校擁有十幾所的法文系所,近百位的法語專任教師的情況而言,實在是一個莫大的資源錯置!蓋法國離台灣相當遙遠,其和台灣的關係不比台 灣和東南亞國家的關係緊密。筆者訪查,目前光是印尼在台外勞就有十四萬人,越南新娘也近十萬餘人,其他東南亞國家在台僑民加起來亦不下此數,台灣人在東南 亞長期居留的僑民少說也應比居留法國的僑民多好幾倍。以此為例,就可知台灣如何漠視鄰近國家了。
 
  大學的東南亞語言教育尚且如此稀有,更遑論國中小學新台灣之子的母語教育了。教育部縱有開設相關課程的企圖,在缺乏大專院校配合下,只會事倍功半,徒勞無功。
 
  在 民國一百年之後,台灣的大人們就漠視外籍配偶之子的母語教育一事上,要對這些台灣未來的主人翁作出什麼樣的交代?而台灣朝野上下又要以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 經貿勢力快速增長的東南亞國家?這種種扭曲的現象,必須要由掌握權力的教育部單位和相關機構來加以調整過來,也頗值得各大專院校的主管單位三思。
 
(作者為文藻外語學院專案計畫馬來和印尼語教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