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孩子的購買欲

 
(2011/2/8人間福報)

  除了教導孩子認識錢幣,我覺得父母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消費行為。我記得女兒有一次從學校回來,她告訴我:「某某同學都有什麼,可 是我都沒有!」這應該也是許多家長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吧!孩子因為一時虛榮「想要」這個物品,但卻不一定「需要」,而這時,家長的引導、示範和堅持就變得非 常重要。
  對於這件事,我認為家長的第一次引導特別重要。舉例來說:帶孩子到百貨公司時,可以事先告訴他們今天逛街的目的,並讓孩子知道可 否有預算選擇喜歡的東西。如果今天只是到百貨公司吃飯,孩子卻吵著要玩具,家長就要堅持到底。父母可以透過溝通、轉移目標,或者讓孩子決定是否作為下次生 日的禮物等方式,讓孩子清楚了解吵鬧、耍賴都是行不通的,並且絕對不能妥協。
  偶爾會看到坐在地上耍賴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家長曾經讓他得到 甜頭,孩子自然就不斷的重施故技,心想反正不管如何,爸媽最後都會買給我;有時,孩子也會為了想要父母幫忙,或引起父母的注意而搗蛋,不是真正想要擁有那 個東西。當然,在特別的場合,孩子難免會有購物需求,例如:當我帶孩子去看「巧克力展」時,現場會有一些漂亮的周邊商品,這時我也會開放一下,讓孩子有預 算去挑選自己喜歡的小東西。
  我比較擔心的是,許多平常忙於工作,把孩子托給保母或長輩的假日家長,為了取悅孩子,習慣於用物質去滿足孩 子;甚至,買了昂貴的教具,卻不跟孩子一起玩,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予取予求。然而,父母真正該做的,是坐下來陪孩子聊天、遊戲、閱讀,而不是為了滿足一時 的虛榮,幫孩子買一堆不一定適合孩子或孩子需要的東西。
  我發現,其實有時最不起眼、最便宜的東西,孩子反而最珍惜;女生可能獨鍾一支二十元的鉛筆,男生可能寶貝一台小車、一隻小恐龍。我記得,女兒對我隨手撕給他的漂亮便條紙,或二十元的小東西特別珍惜,所以,父母必須了解孩子喜歡什麼,而不是建立在這個東西有多貴。
  有 研究顯示,物質購買欲望與孩子的自我肯定密切相關;在意自己擁有多少東西的孩子,在內心裡會覺得自己比較沒價值,比不上別人。因此,建議父母,從生活中就 要建立孩子愛物惜物的觀念,當有東西壞了,先想想能不能修,甚至DIY自製玩具;此外,也要讓孩子知道錢是父母辛苦工作賺來的,家裡該有的如果不缺,花錢 時就必須要量力而為。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有形的物質無法持久,家庭的凝聚和溫暖,才是世界上最無價的寶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