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社論》網路文與判決文

 

  2011/1/26(人間)
  清華大學教授李家同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很擔憂年輕人閱讀太簡單的文章,不會邏輯思考;看網路文章不如讀法院判決文,藉此學習文章的條理。對此,網路作家九 把刀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年輕人在適應新時代,甚至創造新時代的能力,原本就是舊世代的人無法追上的,對此世代交替應該抱持一份寬容。
  對於閱讀網路文章或是淺白小說的看法,李家同認為,「閱讀太簡單的文章會有問題,下一代一定會變得比較笨。」因為網路文章邏輯思考不清楚,這是他最擔心的事。其實就如同九把刀所說,這種想法正代表著不同世代對於新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五四運動時期由胡適等人發起的白話文學運動也曾經遭到守舊人士的大力批評,他的新詩《嘗試集》讓一些學究不敢恭維,「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這是什麼詩?這種文字還有一點古韻嗎?
  然而,二十年過後,誰還寫文言文呢?白話文的意境難道就不如文言文嗎?文言文能表達的義理和情境,白話文就無法表達嗎?答案非常明白。網路文字與白話文一樣,是一種工具,在表達內心的思維和意境,只要對方能夠接收到,文字的目的就達到了。隨使用者的偏好,沒有高下之別。
  我 們這一代是不是比五四時代的人笨了些呢?並沒有。因此,李家同教授的憂慮應該是多餘的。拿判決文和網路文章比可能更會引起反感。判決文書固然講究邏輯,但 是有些法律用語太過生硬,不是一般年輕人咬得下口的,還有些邏輯思維是吊詭而且巧辯的,例如原本社會各界期待應該治以重罪者最後判決無罪,這樣的判決文書 固然是一絕,但是年輕人讀了之後,只學會詭辯而已。
  不管是文言文、白話文、火星文,都只是一種表達工具,重要的在於人要有內涵,這種內涵 是一種人格陶養的藝術,不是讀兩本書就能夠達到的。如果要加強年輕人的寫作能力,各方面的書都多讀是不會有害處的。過去武俠小說在校園中是被禁的,但是勤 讀武俠小說的人,文筆肯定比甚麼都不讀好些,因為它活潑,有對話,充滿想像力。
  或許李家同要表達的是年輕人應該多看一些有深度的文學作 品,或是古文中的經典之作。多涉獵總是好的,因為好的作品可以開闊人的視野和胸襟,激發內心最深處的潛能。就像清大校長劉炯朗勸年輕人:「不要畫地自限, 要有廣泛興趣。順從自己的喜好,培養專業以外的興趣,感受世界的美好。」
  九把刀也表現了網路文字使用者的成熟度,他用包容的心表達對李家同的尊重,這種對話就是一種世代交替。九把刀說他不斷適應新的網路工具,從bbs到噗浪到臉書,使用介面就是世代更替。他說:「每一個時代的經典文學,核心價值講的都是一樣的東西。」
  文學的價值絕不在於文字本身,而是在文字所表達的內涵,因此,兩個世代對話所擦出的火花,說明了儘管世代會更替,年長一代不必憂心年輕一代會變笨,年輕一代也要包容因科技發展過快帶給年長一代出於愛心的憂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