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大善人‧小善人


2011.01.31【聯合報╱黑白集】

攔路、下跪,陳光標來台發紅包引發的騷動,遠超乎想像。對台灣民眾而言,目睹那麼多貧戶急需金錢的窘迫景象,令人心酸。社會輿論的反應,則逐漸越過政治、尊嚴、高低調等焦點,移向社會現實與人性。

僅以區區五億元,陳光標帶給台灣的衝擊卻遠大於此數。他碰觸了台灣尊嚴的敏感神經,顛覆了兩岸既有的貧富認知,衝撞了低調行善的準則,攪動了社會底層的渴望。這個行止誇耀卻不失關懷弱勢的企業家,撩撥了台灣的社會情緒,恐怕比ECFA之爭還深。

但就像歷史上不同文明的碰撞,對陳光標而言,這次台灣行也是他的學習之旅。行善能贏得感激,而有格調的行善則能贏得尊重,讓人性的暖意迴盪整個社會,這應是台灣可以教給陳光標的一課。

以統一超商日前封店讓貧童免費取物為例,就實踐了全然不同的行善哲學,彰顯了行善的高雅。選擇以學童為對象,讓稚弱的心靈能感受到外在世界的好意;封店,讓小朋友充分享受禮遇的氣氛;餽贈實物而非現金,更能回應現實生活的需要。最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小朋友首先選取的,都是母親及家人所需要的物品,最後才拿了自己渴望的餅乾和糖果。超商封店半小時,讓這些學童完成了奇妙的新年願望;而這些孩子們所表現的無私和體貼,則留給社會莫名的驚喜和感動。

大善帶來騷動,小善激發感動,各有千秋。行善之樂不在撒錢,而在適時助人度過難關。就這個意義而言,大家不必像陳光標那樣有錢,也能在生活中日行小善,那怕只是助人完成一個小小願望。

資料來源:http://www.udn.com/2011/1/31/NEWS/OPINION/OPI1/6128175.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