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雋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最新一期「心理學公報」報導,宗教信仰有助自我心理控制,健康狀況也較佳,壽命較長,還追求、實現更有價值的人生目標。
美國邁阿密大學心理學教室麥卡羅弗,評估過去八十年對全球各行各業人士的宗教研究文獻,發現宗教信仰有助自我控制,因此在追求和實現對自己及其所屬宗教團體的重要長遠目標上,有較好的表現。
另外,研究發現,也有助於說明為何信徒濫用藥物的比例偏低、學業成績較好、犯罪率低、健康狀況較佳(例如較少罹患憂鬱症),壽命較長,更熱心參與慈善捐獻。在研究過程中,麥卡羅弗從社會科學的不同領域,包括神經科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發現有說服力的證據顯示,宗教信仰和宗教行誼確實能夠鼓勵信徒學習自我控制,有效調節情緒和行為,進而能夠繼續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目標。
研究小組列舉其中幾項結論:宗教儀軌,包括祈禱和冥想會影響大腦--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中樞;當人們認為自己的目標是神聖的,就會更努力追求,有效地達成這些目標;宗教生活方式提供明確的行為準則,讓人覺得「人在做,天在看」,因此有助於自我控制,謹慎審視自己的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