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彩鵬】 2010/03/05
今天公布的一項國中生幸福感調查發現,教國中生學會「寬恕」的品格,比減輕他的升學壓力,更容易提高青少年的幸福感。
中華民國得勝者教育協會與台灣大哥大基金會共同進行「青少年不幸福祕密大調查」,針對全台24縣市、63校、1萬名國中生問卷,回收9073份,回收率91%。
調查主持人、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助理教授吳庶深表示,調查目的在發掘青少年心中不能說出的祕密,了解哪些因素造成青少年傷害,而影響幸福感。
心理傷害最大來源:朋友、同學
調查發現,青少年心理傷害的來源以「朋友、同學」最多,約占六成;其次是家庭占一成八,老師占5%。
閒話、當面指責、冷漠最傷
分析心理傷害事件來源,以「背後說閒話」、「當面指責」「違背承諾」、「冷漠」最傷。也有國中生反應,家庭衝突(包括父母離婚、爸爸不回家),以及師生衝突 (老師當著全班的面指責我、說了當老師不該說的話、罵我們啟智班、體罰等),也很傷青少年的心。
吳庶深表示,校園霸凌事件除了肢體暴力之外,也要注意「語言霸凌」,如當面指責、背後說閒話,以及「關係霸凌」,如排斥、冷漠等。
師長的傷害 不易得到孩子寬恕
進一步做「寬恕」態度的調查發現,青少年較容易寬恕朋友和同學,但不容易原諒來自家庭和老師的傷害。吳庶深分析,這是因為青少年面臨父母或老師的傷害時,無法逃離現場,而且青少年期望父母愛他、老師關心他,結果適得其反時,期望越高、傷害越大、心理創傷也越難平復。
學寬恕 增加主觀的幸福感
比較壓力、寬恕與青少年幸福感的關係,結果顯示,壓力與幸福的相關性較低,寬恕與幸福程度的相關性較高。吳庶深指出,教青少年學習寬恕,可增加主觀的幸福感非營利的「得勝者教育協會」,在各國中協助推動品格教育、生命教育與國中生情緒管理已經17年,針對今天公布的調查結果,該協會未來將加強推動「寬恕」教育,教國中生面對他人的不公平對待時,自願放棄仇恨,選擇以愛及仁慈對待。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共生公民社會論壇http://symbioticnet.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