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11-02-01.腸道共生菌叢與有機農業

  人是雜食性動物,需要均衡的攝取各式各樣的天然全食物,才能維持腸道的共生菌叢正常發展,人才會健康,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的嚴重偏食者,嗜食該類食物的菌相佔絕對優勢,失衡造成人體健康受損。
 
  抗生素會殺死某些特定菌種,有抵抗力的就存活下來成為優勢,就算它原來是有益菌,失衡過度滋長後,也會表現得像壞菌。如果是致病性菌種成為優勢,則健康受損更甚。曾有患者因患灰指甲需長期服用抗黴菌藥物而導致腸道菌相失衡,臨床上表現為腹瀉,只要把抗黴菌藥停掉,就不再腹瀉,如果腸道菌相失衡時間過久,造成腸黏膜萎縮或是腸漏症,未消化的食物蛋白透過滲透性改變的腸黏腹進入人體,人體淋巴球製造出對抗各種食物的超量IgG抗體,就會引發慢性食物過敏的症狀。
 
  依臨床經驗,大部分的過敏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都有輕至重度慢性食物抗體而引發炎症反應。
 
  個人對於何種食物有慢性過敏,不易由問診得知,只能經由驗血證實,通常是他最常吃、最喜歡吃的食物。
 
中國有「醫食同源」、「病從口入」的古諺,西方也有“Food is your best mendicine”的相對應名言,中醫也強調百病都需由脾胃治起,可見食物對健康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
 
一公克的土壤中,就有好幾億隻各種不同的菌,自成一微生物的共生世界,人類對其所知極為有限,有機農法就是注重土壤菌相平衡,使用天然有機肥料,不用化學肥有助於維持這種平衡。
 
化學肥料種類繁多,除了尿素因直接捕捉空氣中的氮素,而為中性外,其他各種化學肥,因在製造的過程中,分別使用了硫酸、鹽酸及硝酸為原料,而偏酸性,長久施用化學肥會導致土壤過度酸化,菌相失衡,也就是土壤生病了。生病的土壤會讓植物也生病,於是只有依賴農藥來治療植物的病。
 
施用化學肥料在初期肯定有增產效果,但是長期使用數年,數十年、百年後,則問題叢生。
 
土壤鹽化、酸化、沙漠化的例子已不勝枚舉,地球至少還有億年的壽命,人類只用數十幾、幾百年的時間就把種植賴以維生食物的土地糟遢得成為不毛之地,那不是太短視了嗎?就好比人服用安非他命提神,餓了不吃主食,只喝飲料充飢,終非永續之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