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忘齡世代過了65仍青春洋溢

甲骨文中「老」字,像個駝背,長了鬍鬚,頭上有一縷稀疏頭髮,扶著手杖的人,這遠古就寫下的象形字也是我們對「老」的刻版印象。
但現在老人已不長這樣,根據本報「老人定義與形象調查」調查,年齡對老人不是限制,他們和年輕人一樣,會操作數位工具,對自己的生活有想法和安排,不需子女亦步亦驅,他們屬於忘齡世代,這翻轉了社會觀感,更翻轉我們對老人刻版印象。
那些形容詞讓您連想到老人?本報以「固執守舊」、「跟不上時代」、「省吃儉用」、「孤單寂寞」、「需要人照顧」等灰色形容詞詢問受訪者,過半數都同意這些形容詞直接與老人連線。
至於較正向的形容詞,「社會經驗豐富」達成一致同意;「充滿活力」、「很有錢」,僅一成六和一成三認為可與和老人連結;但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顯然不同意,三成四認為老人有活力,二成一直接承認老人很有錢。
調查再針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請他就個人狀況進一步回答,答案更是「老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七成老人不同意自己固執守舊,表示並不排斥新觀念;近八成覺得自己不孤單;高達九成日常生活自理,八成六可獨自出門,無安全疑慮。
他們的日常也顯示出進擊的一面,五成三近一年曾去旅遊,三成三近三個月有參加跳舞、歌唱、演戲等活動;四成三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版電腦,其中百分十二點六會追劇,也有百分之六加入時下流行的捉寶行列。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認為,調查顯示社會對老人的刻版形象根深柢固,現在的老人不老,他們健康良好,有經濟基礎、熱愛生活,但社會沒有察覺這樣的改變,尤其「年輕人完全低估老年的能力。」
台大社會系教授馮燕認為,老人形象和大眾文化有關,電視劇裡的老人不是病苦便是惡婆婆,如同「不老騎士」獲得很大的迴響,台灣也應該試著拍出像「高年級實習生」、「一路玩到掛」這樣的電影,呈現老年真正的形象。
「老人定義與形象調查」,由聯合報願景工作室委託聯合行銷研究公司,於今年九月二日至六日隨機電話訪問台閩地區廿歲以上民眾,有效樣本一千兩百一十六人,廿歲到六十四歲、六十五歲以上各占半數。六十五歲以上受訪者,二成仍然就業,每三人有一人是農林漁牧工作者;六成四有偶,三成五因離婚或未婚、喪偶而單身;有子女者,五成五與子女同住。


資料來源: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422/198856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