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名家縱論/身障者不是廉價勞工 應被同等對待

2016-11-06 04:29 聯合報 徐重仁

日前,我跟內人在路邊遇到身障小朋友向我們兜售餅乾,內人平時就有捐助弱勢團體的習慣,因此便欣然採購了數包餅乾,並熱切慰問一下這群小朋友,認為這群小朋友大熱天還如此賣力在路上賣餅乾,自強自立,便想說找一天去他們工廠看看並給小朋友鼓勵,小朋友們為此也相當開心。
返家後,內人撥電話到那家工廠,表明參訪意願,孰料該工廠回覆,說不對外公開,不便讓外人去參觀。此事讓我們大感意外,畢竟身障者小朋友憑藉自己勞動,努力參與社會工作模式,值得嘉許,而一般親友去探訪小朋友工作情形也是常見之事,但因為該工廠堅持不讓人參訪,也讓我深思國內庇護工廠是否還有些可以更精進的地方。
在台灣的身障者庇護工廠或基金會,通常領有政府補助,不過因補助有效期,常見到補助效期一到,這群身障小朋友就被「畢業」了。此外,也因為這些機構領有補助,往往這群小朋友的工作換得的報酬,也僅止於補助金額,而無法像一般人在職場工作所領的薪資可比擬。
近期,勞工工作環境與待遇,相關意識抬頭,而這群長期被社會不那麼重視的族群,也應該被同等尊重其在職場所付出的工作勞力,實不應該被理所當然地界定為「廉價勞工」。目前台灣約有身心障礙者一一○萬人,已達總人口數的四.八七%,比例其實不低,相關單位應更重視並有精進作為。
總統大選時,蔡英文總統提出身心障礙者權益政策主張,提到「身心障礙者最大的障礙,並非來自自己的身體,而是來自社會的不友善與偏見,及政府不夠重視身障者的基本人權」。然而,要如何打造一個對身障者友善的工作環境,提高其薪資收入,進而獲得更多的生存價值及社會肯定?需要更多人參與並關心。
日本有位楠元洋子女士,十年前開始重視身障者的工作環境問題,盼能給予身障者支援,讓他們能在社會中獨立自主;尤其應透過更多元的社福服務,讓身障者以有尊嚴的方式自立生存。為此,她在宮崎縣成立社會福祉法人,協助有工作能力的身障者擁有描繪未來,追求夢想的環境。
楠元洋子認為,「四肢健全的人也好,身障者也好,如果長時間做同一種工作都會膩,人嘛,總會這樣的,所以社福機構的經營者必須為大家找新的工作,為身障者選擇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因此楠元洋子走訪各企業,替身障者開闢工作機會,她在機構的事業想法,不能靠他人補助,而是必須做出讓「消費者會一直來消費的東西」,提供身障者的工作勞力能真正換取報酬的工作機會。
譬如楠元洋子開發了紙尿布配送事業,紙尿布是重度身障者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之一,由這群身障者來包裝,並以「共購」模式取得各個身障機構的訂單,成為她協助身障者開創事業的起點。爾後,還發展出團膳、宅配事業,由身障者小朋友幫忙準備餐盒,賣進醫院給高齡者食用;還有發展出衣服乾洗事業,定時向企業收取衣服,提供身障者一個穩定客源的系統。
做慈善事業也必須將其當作企業來實施,經營者必須要想辦法讓該事業可以營利,才能培養身障者一技之長之外,也提高他們的收入。楠元洋子一直開創身障者可以做的新事業後,創造他們一六○位身障者的薪資收入從平均五萬日圓,提高至七萬日圓,這群孩子回家可以買東西給媽媽、給弟妹,這更直接肯定了他們工作的能力與滿足他們也能付出的心理。
對身障者的職場照護,「給魚吃,不如教你怎樣釣魚」,更重要的是打造讓身障者能自立的機制,並讓身障者的工作狀態能適才適所,進而給予合理的薪資回饋;改變我們的心態,才能進一步改善身障者的狀態。
(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