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社論-國共結束敵對 開創兩岸新機會

 
主筆室

兩岸關係
缺少和平結構的民間互動絕不穩定,沒有互信的兩岸關係必然脆弱。(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馬英九執政8年,以「一中各表」、「不統不獨」、「維持現狀」定位兩岸關係,使得兩岸關係「只經不政」,既沒有結束長達60多年法理內戰狀態,解除兩岸敵對狀態;也沒有為兩岸創造穩定安全的和平架構,建立真正的互信與永遠的和平。
缺少和平結構的民間互動絕不穩定,沒有互信的兩岸關係必然脆弱,馬英九執政8年的兩岸關係最終落得人走茶涼、人去政息,還讓國民黨背上傾中賣台、兩岸掮客惡名,終至慘敗,失去政權。這就是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的歷史定位,說得好聽些是「為德不卒」,說得嚴苛點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這8年以來,在野的民進黨在兩岸論述上也沒有進展,仍維持其分離主義的立場。但是在自認即將贏得選舉前與取得勝選後,蔡英文也牙牙學語跟著國民黨喊「維持現狀」,改用「九二精神」、「九二事實」、「九二認知」等修飾語,期盼獲得北京的認可。看到北京沒有正面回應,一些著急的民進黨員甚而希望在今年全代會中,以「維持現狀」來取代以往的台獨黨綱及相關決議文。不過,這些權宜之計,因為新任教育部長一紙廢除課綱微調的行政命令後已全部破功。
廢除課綱微調,暴露了民進黨過於急切的企圖。原有的課綱其實已是「一邊一史」的結構,所謂「課綱微調」並沒有撼動原有的結構,只是一些用語的調整、史實的增加而已。即使如此,民進黨仍然難以忍受,要去之而後快。但是此一行為恰恰觸動到北京最敏感的神經,坐實了民進黨以「文化台獨」為工具,走一條「柔性台獨」與「穩健台獨」的道路。
民進黨的「文化台獨」作為,使得未來4年民共之間幾乎不可能建立互信。大陸知識界已有「我們終將失去台灣」的警語,認為大陸傳統的統一論述已經無法再得到台灣人民的支持,台灣對大陸認同的快速疏離也使得「和平統一」幾乎已經絕望,因而出現唯有武力才能促使兩岸不分裂的「武統」言論。
兩岸的發展的確讓人憂心忡忡。民進黨不可能接受在本義上兩岸不可永久分裂的「九二共識」,北京也不會輕易地讓「文化台獨」成為一條不歸路。立場上的根本矛盾使得民共之間不可能建立互信,這也使得蔡英文政府未來4年的兩岸關係注定不安,衝突的可能也並非全無。
此時在野的國民黨,責任較執政時期更為重要,一方面要讓北京感覺到兩岸和平發展的機會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要讓台灣民眾了解,國民黨有能力讓兩岸關係避免衝突。其情形類似於2005年的情景,如果沒有當時的連胡會及五點共識,我們很難想像,兩岸關係如何能夠平穩地度過陳水扁後期的兩岸敏感期。
國民黨執政期間,《中國時報》曾呼籲國共兩黨應率先宣布結束敵對狀態,或共同發表和平宣言,為兩岸政府未來結束法理內戰創造條件。但是,基於民主責任政治原則,執政黨的立場與行為必須與政府一致,當時由國民黨採先行主張並不適當。不過,既然國民黨現在已經在野,可以嘗試與共產黨就兩岸應有的政治定位達成共識,甚而簽署和平宣言,提出兩岸和平發展應有的框架。
國民黨要有勇氣創造和平。如果國共兩黨能夠完成上列重大事務,對國民黨、台灣及兩岸均是一大突破與貢獻。第一、對國民黨而言,可以在兩岸論述及政策上與民進黨做出根本性的區隔。馬英九的「一中各表」、「維持現狀」論述,在太陽花運動以後已經失去其階段性的功能。在蔡英文也提出「維持現狀」後,國民黨基本上也不再享有論述的優勢。在野的國民黨必須要創造兩岸和平論述,才有存在的價值。第二、對台灣而言,大陸的知識界已經開始對「和平統一」失去信心,視「武統」為可能的必要選擇。國共兩黨如果能夠就結束法理內戰達成共識,和平發展的聲音將不致成為絕響,這是國民黨對台灣的貢獻。第三、對兩岸而言,國共兩黨能夠往結束法理內戰跨出第一步,民進黨才有可能認真思考是否要跟進,官方的兩岸和平協議也才有簽署的可能。
在野的國民黨切勿妄自菲薄,應當勇敢向台灣人民證明國民黨存在的價值。從國共兩黨共同創造和平這個角度出發,國共論壇才有意義,洪習會也才有價值。國民黨如果能夠成功地跨出這一步,歷史會正面評價,人民也不會忘記,這或許才是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必由之路。
(中國時報)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21000444-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