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民共惡性循環開始了?

 
楊開煌


大陸國台辦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講,台辦負責人520當天定調為「沒有完成的答卷」,現在已經變成「是一道繞不開的必答題,沒有任何模糊空間。」在回答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時,馬曉光的答覆是「台灣方面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問題,如果一個中國原則不能得到維護,政治互信不復存在,勢必對之帶來不利影響。」已經明白地表示了干擾的態度。
在回答「是否將放棄兩岸的外交休兵默契」時,馬曉光說「堅決反對任何企圖在國際上製造分裂行徑」,可以說,兩岸之間的涉外鬥爭已經重新啟動。如果加上以大陸海協會理事身分在《國際先驅導報》刊登〈起底蔡英文〉的文章,指名數落蔡英文的過激文章,大陸方面對蔡個人的敵意,已不再掩飾。當然也有雙方參加WHA代表的「巧遇」和握手等不協調的訊息。
綜合給人的感覺是「壞消息多,好消息少」,事態正從不好往壞的方向發展。對新政府而言,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壓力很大,大陸的對台政策正如日前若干大陸學者所形容的,是以「鬥爭為主、拉攏為輔」,之後是否是「地動山搖」,則有待日後互動的結果而定,至少當下已不是風平浪靜。
從蔡英文的520講話,大陸涉台學者一開始較傾向善意的解讀,到國台辦彈性的定調,再到如今對新政府的明確施壓,對蔡英文點名的不信任,並沒有給台灣的新政府任何時間。
何以如此呢?其實反過來看看新政府上台之後的相關作為:教育部十分有效率地廢止「微調課綱」;蔡英文也刻意簡化了「忠烈祠向國父暨忠烈殉職人員致祭」的流程,新政府強調這是「破除封建」,而且說:「不只取消遙祭國父,往後清明時也不會遙祭黃帝陵。」新政府也自爽地將「駐美代表」稱為「大使」等等,這些「去中華民國化」的作為,在新政府看來都是內政,是轉型正義。
然而,台灣處在兩岸關係之內,不是首先處在區域之中,這是台灣的宿命,新政府才剛剛上任之際,就迫不及待地以這些非優先的政務,表現出明確有政治意涵的敵意;究竟新政府是「謀定而後動」地希望傳達負面信息,表現出勇敢的台灣人,或是執政的新表現?北京將如何解讀恐怕是婦孺皆知的事。
如果這些作為就是新政府對北京所謂的「沒有完成的答卷」的行動「答卷」的話,那麼幾乎可斷言「民共之間」開始了新的惡性循環。
面對當今的衝突,令人想到常言以「仁」、「智」之理,分別規勸「不對稱的對手」之間彼此相待之道,但是台灣定義大陸的「仁」,是要求大陸放棄北京在國際上堅持近70年的「一個中國」原則,這樣的要求是要北京「成仁」而不是「行仁」;反之北京要求血氣方剛、橫行島內的執政黨放棄致勝的「信仰」,放下「歷史包袱」,那就不是顯「智」。
看來當今的兩岸當局都是以對方的紅線相逼。既不可能行仁,也不可能顯智。當下這是無解之題,恐怕只能希望各自冷靜一下,也許可以見仁見智。(作者為銘傳大學兩岸中心主任兼教授)
(中國時報)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26000461-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