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范疇專欄-一國兩幣,數位「內匯券」救中國

 
范疇

人民幣
人民幣的超巨量發行,包含檯面上的正規數量,加上檯面下的各種千奇百怪、境內境外的信用債務,已經到了即使百分之百極權管理都已經管不了的地步。(本報系資料照)
中國的政治經濟,接下來兩年是建國60餘年來未有的關鍵期,無論是走新威權主義路線、舊威權主義路線,還是憲政民主改革路線,都繞不開一塊巨石: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那些「低垂的果子」都已經摘完了,剩下的只有高掛難摘的果子,一不小心就可能高處跌下摔斷腿。
就在短短10年之前,我們還可以想像中國全面的政治體制改革,然而到了今天,這想像空間已經幾乎不存在了,原因無他,上述的那塊經濟巨石不先去除,任何的政體改革帶來的經濟系統性風險都可能拖垮中國。
許多外人,包含政治學者甚至一部分經濟學者,都還看不清一個現實:中國的經濟巨石,經過了這10年,已經歸結到了一個要素上,人民幣。人民幣的超巨量發行,包含檯面上的正規數量,加上檯面下的各種千奇百怪、境內境外的信用債務,已經到了即使百分之百極權管理都已經管不了的地步。誰也不知道,包括最高權威人士,此時此刻若進行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牽一髮動全身的系統性風險會在何處何時發生,也完全無法測算後座力。
經濟辦法上,理論上有很多出路。例如,中國可以選擇釋放出30%~50%的國營企業股份,吸引外資進場以解燃眉之急;或再如,放開土地國有政策,以帶動國內外私人資本投資。然而,這些「理論上」、其他國家可能採行的辦法,都落在上述的「系統風險場域」內,因而無人敢提議,更不用說執行。眼下,中國只能繼續飲鴆止渴,睜一眼閉一眼地擴大財政、擴大人民幣發行,然而這是一個無底洞,錢到不了神經末梢。
在我看來,中國只剩下一條路有可能化解這個危機,那就是即刻發行指定用途的數位貨幣。發行平行幣種,中國早有經驗,例如80年代的「外匯券」,也包括一直到現在都還存在的以第二幣種─美元交易的B股市場。「一國兩幣」,平行發行「內匯券」對中國一點都不新鮮。在國際上,也不是完全陌生的做法,美國的「食物券」(Food Stamp)不也是代幣的一種嗎?
今天全球各國經濟,其實多少都有「中國症狀」:貨幣超發而帶來不可預知的系統性風險。但是,整個地球上,只有中國有這個條件立刻採用「數位貨幣」來解決問題,因為,只有中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具有這種威權調適的權力,而且中國社會對電子交易的行為早已「超英趕美」。
在「區塊鏈」(Block Chain)技術已經接近成熟的階段,中國可以發行百分之百可驗證、可追蹤、貪官無法貪、地方政府不可能「雁過拔毛」、指定消費不可違背、銀行無法濫生信用的數位貨幣,與現行人民幣的匯率釘死在一比一(這是必須的,否則將引起金融混亂)。例如,只能用於醫療、教育(或其他指定用途)消費的「福利幣」,或與農業生產相關、指定身分的「農民幣」。在中國如此嚴格完善的戶口、身分認證系統之下,再加以指定的消費單位(如醫院、學校、特定企業等),這些數位貨幣可以帶來減緩人民幣發行、控制通膨、防止腐敗等等一連串的效應。若嵌入公務體系的薪資結構,或嵌入加薪機制中,通過指定用途,還可以保證提升諸如醫療健康、教育學習等社會素質。
數位貨幣的清算平台技術,對中國政府主導的銀行體系來講,應該只是小菜一碟。交易及支付方面,現在連老農都有3隻手機了,建置一套(或駕馭於現有電子支付平台)APP感應規格,應該也是唾手可得。至於第二幣種所可能發生的弊端,例如當年的「外匯券倒爺」,在區塊鏈的「凡轉手過的必留下痕跡」的技術特性下,根本不可能產生。
這樣一套國內封閉型的數位貨幣系統,通過對用途、身分的設計,若能取代國內貨幣流通的15%~20%,應該可以緩和「飲鴆止渴發行人民幣」的壓力,甚至緩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壓力,為下一步的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移除路障。
區塊鏈貨幣方興未艾,以「比特幣」(Bit Coin)為首,中國政府完全可以定出不同規範(例如,只有政府可以「挖礦」(Mining),政府追蹤每一區塊的流向)。待流程順暢之後,豈止「一國兩幣」,「一國五幣」又何妨?關鍵是不能溢出境外,否則又是另類的金融危機了。(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中國時報)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21000438-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