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新經濟模式 關鍵在執行力

 
劉孟俊

經濟
體認現今台灣經濟主要有三大問題:經濟動能不足、未充分融入全球經貿體系,以及國內財富分配失衡。(圖為民眾購物,本報系資料照)
蔡英文總統520就職演說,開頭即指出台灣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新政府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未來。體認現今台灣經濟主要有三大問題:經濟動能不足、未充分融入全球經貿體系,以及國內財富分配失衡。對應於此,經濟轉型列為最優先的任務。新政府將打造一個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尤其要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未來,推動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經濟政策則是加速轉型,讓大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新經濟模式」。
然而新政府面對的外部環境未必樂觀。全球仍在後金融海嘯困境中,無論是先進經濟體或是發展中國家陷入長期衰退的困境。美歐日等國以及中國等大型經濟體先後施多次量化寬鬆,甚至部分國家採取負利率等刺激的手段。但這些經濟措施並沒有扭轉他們的困境。再加上,全球有效需求不足,過剩產能難以解決,物價普遍且長期低迷。全球經濟恐仍為通縮而掙扎。
再加上,國內財富分配失衡加劇,薪資所得難以提升,人口老化催化政府財政失衡,退休年金和年輕人世代正義等多面向問題糾結,內需消費動能恐仍乏力。對應這些棘手的難題,乃至於加入區域經貿整合,新政府採用的策略,和過去傳統的作為雖無太顯著的差異,但我們期待的是有創新的作法與有效的執行力。
首先,五大產業政策結合台灣縣市的區域優勢,應有著平衡區域協調發展的意味。在爭取中南部地區的認同之餘,也有必要審視資源的限制,與政策集中力量才能發揮效果的可能。更進一步而言,由於我國資源有限,但產業企業有著多元需求下,政策勢必無法面面俱到。
有必要強調台灣經濟活力受到二方面「過度」的限制,即「過度管制」與「過度照顧」。過去政府可能為改善財政支出,其監管制度越發變得瑣碎。各種作法常有淪為只管投入與執行過程,反而不太管績效,形成政策失靈的現象。
所謂的「過度照顧」是政府在許多層面為了回應各界聲音,而伸手介入。例如,為平抑物價而有監視或是「道德勸說」,冒著干預市場的風險。另外,大學學費缺乏合理訂價,以致大學品質平庸。
最後,無法否認兩岸關係和台灣經濟有一定的關係。當前新政府面對的挑戰是,中國大陸似乎更多以兩岸政治關係取代非市場機制,作成為兩岸經貿往來的基礎。大陸國台辦回應蔡總統就職演說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或許對新政府更多的期待。為避免過度倚賴單一市場,新政府要以「新南向政策」開拓多元經貿關係,當然有其必要。然而,需要社會大眾理解,「新南向政策」無法立即見效,但兩岸關係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是逐步發酵中。(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
(中國時報)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21000416-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