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朱雲鵬專欄-台灣急速老化的危機與商機

 
朱雲鵬


最近幾年開始,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進入急速老化階段。台灣當年年輕人口爆炸式成長,現在變成老年人口爆炸式成長。23年之前,也就是民國82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7%,進入「老齡化社會」。上個月底,這個比例達到12.7%,預計明年會突破14%,進入「高齡社會」。9年以後,每100個人口中,會有20位在65歲以上,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
從老齡化進入高齡社會,台灣用了24年,與日本相當,但是從高齡進階至超高齡社會,只有8年,相較於歐美有數十年的時間,台灣的老化來得又急又猛。
快速老化的來臨,表示失能人口將大幅增加。根據預估,巴氏量表70分以下,或雖達70分但因行動不變(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IADLs的8項有5項無法獨立完成),或失智(簡易心智狀態問卷SPMSQ答錯6題以上)無法正常生活者,加起來的人數,今年會達到78萬,5年後達到88萬人,10年後達到104萬6千人。
台灣準備好了沒?答案是:沒有。
像長照那種經常性的保障先不論,就講最基本的「行」吧。理論上,我們有無障礙計程車,實際上呢?一般用APP或電話叫車,6分鐘以內可達。同樣號稱有無障礙車輛的無線計程車台,請問在台北市要叫到一輛需要多久?答案是在絕大多數狀況,必須在2天前預約,而且還不一定有車。
為何如此?原因很簡單,沒有善用市場機能。交通部對於改裝成無障礙車輛的計程車有獎勵,申請到的每輛補助約40萬。這很好,問題在於,交通部同時規定搭載行動不便人士,必須和普通計程車一樣跳表收費。目前全台只有400輛無障礙計程車,其中還有不少平時兼營載觀光客旅遊,但光是雙北對無障礙計程車的實際需求至少是800至1000輛。需求大於供給,但又不准多收費,一定造成供給不足,也就是名義上有,但叫不到。
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交通部應當假設自己是職業駕駛人或車行,算算看,如果花160萬左右買廂型車,再裝上無障礙設施,扣除可申請的補助,再加因為照顧行動不便人士上下車所需多花費的時間成本,要怎樣的費率,才可以達到駕駛一般計程車的報酬率,而且不會低於載觀光客旅遊的報酬率,然後依此訂出無障礙計程車的特殊費率。如果有意要鼓勵,那就比這個費率再抬高些,讓報酬率高一籌。如此一來,市場機制就會讓無障礙計程車源源不斷供給而來,行動不便人士將可以很容易叫到車。沒有錯,車資會比一般的計程車貴,但比叫不到好,也比目前所通行,私下被要求多付50到100元的不法行為要好。
殘障人士就算叫到了車,到了車站,又是一場戰爭。以台北車站為例,如果是要搭高鐵,從地下停車場進入地下一樓的高鐵候車大廳,有一半的機會無法下月台,因為只有第一月台有電梯可以下去。如果是第二月台,要先搭電梯上到一樓(位於車站大樓外部的空地),推輪椅從室外進入車站一樓大廳,然後搭電梯到月台。
高鐵有第七車廂,專供殘障人士使用,是一個貼心的設計,值得喝采。但是,高鐵到站以後,從月台上去車站大廳的電梯只有1部,所有殘障的、有大件行李的、推娃娃車的,都得靠那一部。就算現在,絕大多數高鐵抵達台北或高雄車站月台後,要等3到4趟滿載的電梯後才排得到。未來失能人口大增,可以想見的,從台中到台北高鐵坐了50分鐘,但在月台排長龍等無障礙電梯出站又要50分鐘。而且隨著人口老化,這樣的隊伍會一年比一年長。
以上舉的例只是「行」而已,其他「食」和「住」也是問題,行動的輔具則是另外一種需要。
台灣沒有做好人口快速老化的準備,這是危機,也是未來的商機。如果政府能夠了解到市場的力量,修正法規,創造誘因,以上問題幾乎都可以獲得解決。例如食,隨著人口老化,專供老人食品的中央廚房會興起。再如輔具,一定會多樣化、價廉化、安全化。我們希望有關單位要有這樣的憧憬和抱負,全力以赴,藉由市場力量,解決老化問題。(作者為大學教授)
(中國時報)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26000462-260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