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國外研究/過動症高遺傳 健保給付擬擴及成人

2016-02-22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健保署統計,國內過動症人數從二○一○年七.七萬人成長到二○一四年八.七萬人,四年增約一萬人,醫師表示,國外研究證實八成過動症與遺傳有關,建議家長可一併檢查是否罹病。健保署指出,目前給付過動症藥物只到十八歲,但可討論放寬給付擴及成人;但另有一派則認為不用吃藥,調整飲食就是最佳良方。

目前給付過動症藥物只到18歲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表示,過動症主要是大腦皮質發育速度緩慢所致,臨床上曾經發生過動兒接受治療,提醒兒童家長相關注意事項,他們卻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忘東忘西,反而影響孩子療程的情況,強調過動症遺傳機率高達八成,因此一旦孩子確診,父母也要評估、檢查有無過動症狀,大人小孩一起治療,成效更顯著,只是類似觀念尚不普及,加上健保給付相關藥物限制年齡,更加不易。
健保署研究員陳尚斌指出,未曾聽聞過動症會遺傳的說法,但若醫師認為確實有必要擴大藥物給付條件,可以透過醫學會提出申請,該署將會進行討論,並研擬是否放寬。

治療過動症 吃藥或調整飲食

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醫師梁歆宜指出,國內過動症盛行率約七.五%,但就診率卻只有二.五%,連一半都不到,認為藥物可以改善腦部神經傳導物質濃度,進而提升專注力、衝動控制與學習動機。
不過,陳尚斌指出,過動症藥物常見副作用包含神經質、暈眩、噁心、口乾、體重下降、運動困難,甚至失眠,也可能嗜睡。
一名曾姓家長指出,自己的兒子就是一個例子,小學服用過動症藥物後,人際變得更疏離,健康也出現問題,因此決定停藥,從飲食下手,禁止他再大量吃甜食,少看一點電視、早一點睡覺,結果情況好轉,上課坐得住,也認真學習,根本不必吃藥。
長期倡導自然醫學的醫師林侑融、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王聖惠也說,現在小孩經常攝取大量糖分,會影響大腦物質傳輸,進而引發過動行為,因此比起藥物,更應該調整飲食,建議家長為孩子記錄每日飲食,設法達到營養均衡,並避免食用色素零食,搭配言語鼓勵與適性發展,就能改善症狀,已經有不少成功治癒的實例。

成年後 5成仍有注意力不足症狀

葉啟斌提醒,過去認為過動症成年會好轉,但卻有五成患者長大後仍存在注意力不足的相關症狀,進而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因此及早就醫為佳,治療方面則除了藥物外,還可搭配行為或其他方式。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605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