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人間佛教 回歸佛陀本懷 第四章 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四之七.下)

 2016/2/19|作者:文/星雲大師



 
  • 二○一二年星雲大師法駕馬來西亞的沙亞南體育館,舉辦三皈五戒暨為社會大眾祈願祝禱,逾八萬人與會。圖/資料照片
【編按】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共分六個章節:一、總說,二、佛陀的人間生活,三、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四、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五、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六、總結,約數萬字,將陸續於出刊的《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發表,並預計於四、五月間結集出書,與本刊同為贈閱。歡迎有緣人來函索取,或發表撰寫對人間佛教的看法,共同發揚人間佛教。如經錄取,將贈閱本刊並酌資稿酬。再版時一併收錄,做為今日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對佛陀的一份供養。

七、中國佛教衰微的原因(下)

(六)提倡神鬼信仰,殃及人間佛教

中國是一個崇尚鬼神仙狐的民族,歷代文學作品中,有不少以神話人物來反映現實或諷喻現實社會的創作,如《搜神記》、《太平廣記》、《聊齋誌異》等,這些典籍在民間流傳甚廣,同時也發揮了潛移默化的勸善功能,使得中國人幾千年來根深蒂固地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

這原本對社會風氣也有所約束作用,讓人心生警惕,不敢造惡;但是過度強調,造成人們因為畏懼鬼神,為了求平安,或是有所需求,而殺豬宰羊來祭拜諸路鬼神。尤有甚者,在信仰上過於偏重宣傳作惡會墮地獄、受業報,大家聽了心生恐懼,更不敢來親近佛教。

所謂「不問蒼生問鬼神」,主要是因為人民無法在生活上獲得滿足,或是自己力有未逮,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於是便希望借助另外的奇蹟力量來化解困厄。

佛教承認民間神祇,但不以神祇作為信仰,或皈依的對象。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他所弘揚的佛法也是在人間,其開示教化我們的真理,如五戒十善、戒定慧三學、八正道等等,都是作為我們改善人生的準繩。

人間佛教重視生活的安樂,擁有淨化的財富,享受正當的育樂,胸懷慈悲的處事,彼此尊重包容……,可惜這些都很少宣揚。知識分子乃至社會大眾以為佛教很迷信,把民俗信仰的看相算命、求神卜卦的習俗加諸到佛教,以為佛教也怪力亂神。因此,當社會運動要打倒迷信,破除四舊時,佛教也遭到池魚之殃了。

其實,佛教不但不迷信,更要破除迷信。佛教不觀天文、不算時辰,主張日日是好日;佛教不看地理風水,身心安住,處處是福地。佛教要大眾不被迷信控制,更不被邪信迷惑,實踐倫理、道德,建立正信的人生。因此,僧侶所講的佛法,如果與人間都背離,佛教必然會走向衰微,所有僧信二眾都要以此為鑑。

(七)外道邪教猖獗,混淆佛教真相

佛門有句話說:「獅子身上蟲,還食獅子肉。」當初魔王波旬以各種手段來破壞佛教,佛陀都不以為意。後來波旬說:「我要穿你出家人的衣服,行違背佛教戒律的惡行。」佛陀聽了潸然淚下。所謂物必自腐而後蟲腐之,內在的腐敗、墮落比外來的暴力更具摧毀性。因此,我們當今的出家人,可以捫心自問,我們都是虔誠的佛子嗎?我們對佛教都能正知正見嗎?

佛教的發展,始終飽受附佛外道致命的傷害,例如佛教在印度的衰亡,最主要的原因是被印度教轉化,佛教也吸收印度咒語、神祕的元素,因而失去了自己的立場。像明末清初的白蓮教,以及早期的一貫道,台灣目前層出不窮的附佛外道,乃至日本、韓國的許多新興宗教等等,都是混淆佛教真實教理的旁門左道。

他們打著佛教的旗幟,到處散播邪說歪理,挾信仰之名,行作亂之實;假宗教的名號,意圖以斂財、圖利、騙色、求名為目的。政府也無法依據來規範約束,任由他們披著「信教自由」的外衣,到處張揚違背正知正見的思想。他們賣弄神通,蠱惑人心,撥無因果,矇騙世人耳目,偏離了健康社會的需要,讓世人誤解佛教,以為佛教迷惑人心。加上人心偏好功利、神異,貪求速成,對於附佛外道趨之若鶩,正信的佛教沒有辦法阻止邪教和附佛外道的發展,你說,佛教怎能不衰敗呢?

(八)西方文化影響,佛教無力抗拒

清朝末年,西方以船堅炮利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以武力打通了與中國的商業交易,西方的耶穌教傳教士也一批一批湧進了中國。洪秀全趁機而起,二十四歲自稱得到天啟,稱自己是「上帝之子」、「天王大道君王全」,發動農民起義,因緣際會,成立了「太平天國」,是歷史上運用宗教力量的大型農民起義事件。

咸豐元年,洪秀全利用鴉片戰爭失敗後,國人仇恨帝國主義的情緒,及一般人崇拜洋教的心理,製造了宗教戰爭。他們以耶穌教為號召,創上帝會,禁止耶穌基督以外的信仰,兵力所到之處,無論佛寺、道觀,或是祖先祠堂、孔廟等,全都被焚毀,佛像經典也被破壞,不但中華文化遭到嚴重打擊,不能崇拜偶像,連祖先都不能膜拜,破壞慎終追遠、禮敬祖先的傳統倫理習俗,而佛教受到的破壞更是慘重。

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國占領南京之後,廢除耶穌教以外的一切宗教,那時,滿清政府完全沒有辦法抵抗,而提倡慈悲、和平,沒有武力的佛教就更不用說了。加之佛教人才不夠,也沒有一言九鼎的人士站出來捍衛佛教,原本式微的佛教,就更加衰弱了。

(九)宋明理學興起,代替佛教信仰

自從董仲舒建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成為中國政治乃至文化的主流。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和儒家思想從矛盾對立到磨合交融,展開了漫長的消長接觸,加上老莊思想,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中華文化。

唐代佛教空前的興盛,發展成為八大宗派。到了宋代,各宗延續,尤其禪宗更為士大夫所喜好,幾乎沒有文人不援禪入儒。例如,以儒者自許的富弼、范仲淹、王安石、蘇軾、蘇轍等大政治家、大文學家,攝受於佛法融合出世、入世的思想,莫不多與出家人往來,儒家學者因而有儒家收拾不住人心的慨嘆。

於是,以周敦頤、程顥、程頤兄弟為主,發展形成新儒學,也就是後來的宋明理學。不過,他們既吸收了禪宗思想,反過來又批判禪學乃至佛教。例如:一代碩儒歐陽修站在儒家的立場,寫了一本《本論》毀謗佛法,蔚為當時風氣。

宋朝理學家為什麼出入佛教,而又排斥佛教呢?儒家認為,佛教為外來宗教,儒家才是中華文化的正統主流。從孟子開始,經韓愈至歷代士大夫,都有捍衛儒家為正統的強烈使命感。他們對外來的佛教展開夷夏之辯,存在儒家優於一切的沙文主義。門戶之見根深蒂固,視佛教為異端之學;加之偏於主觀,以儒家立場解釋佛教義理,甚至,僅以禪宗少分思想來評斷和理解佛教,難免以管窺天,無法了解佛教的全貌。

例如,集理學之大成的朱熹,出入釋氏之門,涉獵佛教經典,甚至被收錄於《居士傳燈錄》。他吸收佛教的制度,禪門的清規,將之化為儒家書院的門規。因此,理學的發展,說好聽一點,它也是佛教的支流;說的不好聽,它其實是反對佛教。

歸究主因,是因為佛教沒有提升人才,致使佛教凋零,自然比不過那許多研究理學的學者,讓他們覺得不一定要相信佛教經書,從理學的諸多著作中,更能滿足他們對宇宙人生的探討。

(十)藏經繁多深奧,讀者望之卻步

一般佛教給人的印象,不是老太婆念經往生西方的通俗宗教,就是三藏十二部經典浩瀚,名相繁多,道理深奧,不知如何入手?其實,佛教傳入中國二千多年,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豐富了中華文化。

假如沒有了佛教,中華文化還有什麼內容呢?像我們的衣食住行,書法、繪畫、音樂、舞蹈、藝術、建築等等,都與佛教有深厚的因緣;甚至彼此講話,都受到佛教語彙的影響。例如:「你有煩惱嗎?」「你相信因果嗎?」「你知道善惡嗎?」「你懂得結緣嗎?」乃至於「功德無量」、「動靜一如」、「隨緣」、「慈悲」等等,如果沒有佛教,那麼我們連講話表達都很困難,所以說中華文化就是佛教文化。

佛教東傳以後,歷代高僧大德為了讓佛法在東土生根,積極翻譯經典,到了宋、元、明、清,各種藏經版本陸續蒐集編印,雖然保存了聖言經教,可是各版藏經內容浩繁,沒有分段、標點,讓人感到閱讀困難,加上經義高深,經典種類繁多,讓有心想要深入佛教的人,只能望經興嘆。不像耶穌宗教只要讀懂《聖經》,伊斯蘭教只要明白《可蘭經》便可。

過去,佛教因為受帝王的護持,寺院昌盛沒有經濟之憂,但出家人若沒有對外宣講、弘化佛教,或者傳播佛教的內容沒有契合人間需要,漸漸地,就會與人間背道而馳。加之元明清以來,佛教沒有帝王的保護和宣揚,當佛教失去外護的傘蓋,一旦邪惡的勢力對佛教打擊、壓迫,佛教就沒有辦法發展,當然衰微不振了。

五戒十善 維護社會次序

綜合以上,佛教在中國輝煌興盛的原因,是因為提倡五戒十善的道德,倡導因果報應,獎善懲惡,可以說,佛教的戒律清規,維護了社會的次序。就說五戒與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處,所謂不殺生曰仁,不偷盜曰義,不邪淫曰禮,不妄語曰信,不飲酒吸毒曰智;其實除了五戒外,佛教還有四攝、六度、八正道、四弘誓願,豈是一般宗教學說能和佛教相比呢?

人間佛教從事很多服務社會的事業,利國利民,尤其,許多高僧大德學問淵博、道德高超,受到歷代帝王的尊重,發心護持佛教,人間佛教也契合人心,符合社會的需要,因此,佛教的發展就如日月光輝。

可惜,後來的佛教沒有繼續將這些美德發揚,甚至許多因為職場失敗、愛情失意的人,紛紛進入佛教僧團,寄佛偷生,成為依賴佛教「吃教」的出家人,龍蛇混雜,良莠不齊,佛教漸漸缺乏了人間性,不得不衰微下來。

此外,佛教太過強調宗派、地域觀念,導致各宗各派相互排擠,致使思想複雜,認為自己的最好,批評對方,認為別人都不對,其實,這都是傷害佛教。像少數的一些學者研究佛教,研究來、研究去,都說佛教這裡不好、那裡不對,好像他們寫論文的人才是佛教的主宰者,你說,有這種想法,佛教焉得不衰敗呢?

行文至此,我不得不為佛教在中國二千多年來,興盛衰敗,衰敗興盛,有所感嘆,在這個歷史的長河裡,潮起潮落,真是一言難盡,令人扼腕唏噓。所幸,現在大陸普遍接受佛教,有中國佛教協會、國家宗教局輔導幫助佛教的發展,發揚人間佛教;看起來,未來中國佛教的發展,還是有生機的。

(本文完)

資料來源: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297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