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聚焦食安 友善土地 活化原鄉

2015-12-28

  
回顧過去一整年度「新故鄉動員令」專題,多次聚焦食安、友善環境耕作小農、農民市集的議題,年輕夫妻檔謝昇佑與余馥君,承載著對台灣土地的深厚情感,在新北市永和區發起社區菜市長網絡,號召志同道合者團購友善農產品,農食品從產地直送出貨,節省屯貨、上架、行銷成本,更透過臉書社團讓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互動,試圖重建農食雙方信任關係。
 雲林縣水林鄉,有群戴頭巾的型男農夫,由蔡得黃與在地農友延續先祖的浪漫冒險情懷,攜手共組「水賊林友善土地組合」,標榜「無毒耕種」,復育台灣沒落已久、高度仰賴進口的「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並透過建構小農產銷平台,推動一場「雜糧復興運動」。
 宜蘭縣三星鄉以三星蔥聞名,但過去村內農友們常農藥中毒掛急診,張美苦思解決之道,她發現有機米的價格是一般稻米的三倍,積極遊說農友加入有機耕種行列,打造全宜蘭第一個有機村「行健村」,愈來愈多人為了搶購有機「行健米」慕名而來,這也是全台灣第一個由農友組成的有機合作社。
  七年級夫妻檔曾建富、洪毓穗,在桃園市平鎮區打造一間開在稻田裡的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將廢棄已久的卡拉OK 店改建成為屋前有大庭院、屋內布滿木造書架的獨立書店,享有「北台灣最美的書店」美譽,「家鄉有這樣一間書店,不用再跑外縣市」。
 少子化衝擊,許多偏鄉難逃廢校命運,但年輕情侶檔莊凱詠、吳宜靜來到新竹縣橫山鄉,將92年歷史、已廢校的豐鄉國小,打造為「大山北月」空間,讓許多人對橫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高房價、高物價、低薪等問題持續衝擊年輕族群,貧富差距愈趨嚴重,原本就存在的偏鄉人口流失、農村勞動力流失、都市景貌改變問題也未見改善,但全台還是有一群堅持的小老百姓,在為這塊土地投注心力,希望能帶來改變。 
(執筆:潘杏惠)

預告 
  結合報紙、廣播與網路的「新故鄉動員令」, 為本報調查採訪室執行製作的年度專題,迄今已走過1 9 9個鄉鎮, 展現對人與土地的深度關懷。
 本專題明年將邁向第5年,自元月起由本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擔任主持人, 每周一定期刊登,歡迎讀者繼續支持與鼓勵。






























資料來源:http://www.taiwan368.com.tw/msg_detail.php?id=39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