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 回目錄 ]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白話講論語 于丹 讓孔子回來了

2011/1/30  作者:整理報導/編輯羅佑純
  近年隨著大陸經濟成長,儒家思想獲得重生,孔子儒家學說受到重視。不但學者于丹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系列闡論《論語》,周潤發主演的《孔子》在大陸也受到官方極力吹捧;對比往昔,孔子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北京天安門一向是大陸政治的核心,孔子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共日前在天安門矗立孔子雕像,代表中共將重拾中華傳統文化,並全面強化孔子及儒家文化。


  一個人要紅要多久?如果要讓全中國的十一億人口都記住一個人,那要多久的時間?也許有人終其一生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但是被喻為「學術超女」的于丹,因為二○○六年的十一長假中,在央視《百家講壇》連談七天《論語》,不但讓全中國的觀眾記住她,甚至為她瘋狂。


兼具學者媒體人
  號稱是「玩委會主席」的于丹,生於一九六五年,曾就讀於北京四中,大學在北京職業技術師範學院(現北京聯合大學)就讀,並在北京師範大學取得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學位,她也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助理、影視傳媒系系主任,碩士生導師。


  于丹一九八五年開始從事影視教學與研究工作,曾獲一九九六年度北京市優秀教學獎,二○○○年度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第一名,二○○一年度中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她也曾出版《形象 品牌 競爭力》等多本專書,並在《中國社會科學》、《現代傳播》等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十餘萬字。


  于丹現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視協高校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視協理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中央電視台研究處客座研究員、中國新聞研究會、中廣學會主持人研究會、中廣學會法制節目委員會常務評委、澳洲新聞集團首席顧問。


  此外,她也是現任北京電視台首席策畫顧問,並在北京師範大學廣播學院電視學研究生班固定授課。


影視工作逾20年


  在電視工作上,于丹一九八八年開始從事影視創作及研究工作,並在中央電視台擔任《正大綜藝》、《中國報導》、《環球》等節目撰稿人(獲一九九四年、一九九六年星光獎最佳撰稿獎),及《在共和國史冊上》、《太陽照常升起》、《香港滄桑》(獲得一九九七年中國電視專題片優秀獎)等大型專題片撰稿人。


  此外,她也策畫央視《東方時空》、《社會經緯》、《今日說法》等節目,並包辦《城市之間》節目策畫、導演,此外亦是央視教科文頻道策畫顧問、光線傳播中心《中國娛樂報導》節目總策畫,並任一九九三年央視青少部春節晚會《紅紅火火迎大年》的策畫、撰稿人。


  此外,于丹曾先後為遼寧、河北、浙江、安徽、湖南東等二十多家省級電視台及為青島、大連、瀋陽、長沙、武漢等二十多家市級電視台進行業務培訓。


初次登台 掀孔子熱


  二○○六年四月,《百家講壇》製片人萬衛跟于丹聊天時曾說「《論語》一直沒人講」,于丹向萬衛表示自己對於《論語》的興趣,經過試鏡後,敲定于丹主講《論語》。


  二○○六年「十一」長假,她在《百家講壇》連續七天解讀自己對於《論語》的詮釋,大受好評;二○○七年春節,又從年初一到年初十連講《莊子心得》;同年「十一」黃金周又連講七天的《遊園驚夢酖崑曲之美》。


  由於于丹是使用白話文講說,且語言生動,使得許多以前沒有接觸過《論語》、《莊子》的觀眾,從此對這些經典文學產生興趣。大陸著名哲學家李澤厚曾說:「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間的橋梁,對於普及儒家文化有較大貢獻。」


  于丹表示,她碩士念的是古典文學,對於先秦兩漢的人物、經典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加上念傳媒博士、教大眾傳播,雖然她謙稱「這兩種結合在一起,恰恰就是《百家講壇》選擇我的理由」,不過于丹也真的擅於結合這兩者的特色,她把對一般人認為遙不可及的經典文學,透過口語解說、舉例的方式,讓人們對經典文學產生興趣,進而拉近距離。


  即使因講學走紅,于丹坦率地歸功於「《論語》本身『道不遠人』的魅力」,她強調「《論語》非常通俗易懂、直指人心,因為我不是把它當作一個學理在介紹,而是運用傳播技巧把它跟今天的生活連在一塊,將經典理論化成生活小故事,讓大家能夠自己去感知。」


竄紅迅速 引來爭議


  于丹的走紅一直帶著爭議。


  正因為她講述自己的心得,導致演講中加入了許多個人的感受和體會,被某些學者認為是過於牽強附會。


  二○○七年三月二日,知名論壇天涯網上出現一篇題為《我們為什麼要將反對于丹之流進行到底》的帖子,發起人為中山大學的徐晉如博士,文中言辭激烈,甚至要求于丹從《百家講壇》中下課,並向電視觀眾道歉。


  在帖子的結尾,包括中山大學博士生劉根勤、清華大學博士生王曉峰、暨南大學博士生周韜、中山大學副教授朱崇科以及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楊暘等人聯署,聯名表態稱「要將于丹抵制到底」。


  甚至還有人認為,于丹是為了幫助權貴集團,安撫由社會貧富懸殊引發的種種不滿情緒,用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自我安慰思想,去灌輸給許多缺乏獨立思想的中國人,軟化他們的抗爭精神,成為「安貧樂道」的「受虐待狂」,而權貴集團卻繼續「安富而不守道」,因此備受批評。


  面對這些學術代表的質疑聲浪,于丹只是淡淡回應說:「網上這樣的人多了,不必跟他較真,不必想當然非要讓別人明白,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時就是盲人摸象,各說各話,你如果知道全象是什麼,也沒必要非得去解釋。」


  她就像心中的孔子一樣,是個淡淡而笑、淡淡而言的智者。


白話講學 民眾捧場


  盡管遭質疑,于丹的節目和書依然得到老百姓喜歡,當《論語心得》發行首周,她曾在北京舉行八個小時的簽書會,共簽出了八千多本書,打破了近幾年來全國圖書簽書會的紀錄。


  因為《論語心得》在全中國掀起旋風,因此出版社在發行《莊子心得》時首印一百萬冊,十三天售罄,尤其在各地民營圖書批發市場,只要出版社通知有新書時,就被各地經銷商搶購一空,《莊子心得》創下大陸出版界近年來暢銷書的最高紀錄。這足以見到于丹的火紅程度。


  一位熱中于丹節目的中學教師曾說:「以前我沒讀過《論語》、《莊子》,但看了于丹的節目,我覺得經典離我很近,她把一些為人的道理講出來,我覺得經典不再難懂。用一些淺顯的語言娓娓道來,沒什麼不好。」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著名作家舒乙指出,「中國的老百姓只知道傳統經典應該珍惜,但大部分人對於傳統經典還很陌生。老百姓們需要了解經典是什麼,于丹、易中天等文化學者也就應運而生。他們用通俗的方式來講解經典,受到了百姓的歡迎,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經典不應只停留在個別學者的小圈子中。」舒乙表示,雖然于丹有個別錯誤,但這些都是難免的,「我們不應該太挑剔」。因為有了大眾化的解釋,更多的人才知道經典,才在生活中運用到經典中的思想,「不然,老百姓可能一生都不會了解經典」。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165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